民國文人魯迅有一篇經典小文〈駡殺與捧殺〉,大意指批評不外乎捧與駡,駡得剛好捧得合適,絕無問題,就怕亂駡與亂捧,比方說英雄是娼婦,舉娼婦為英雄,批評失去威力就在於「亂」,亂到與事實相反,效果也就相反了,所以「被駡殺的少,被捧殺的却多。」魯迅小文諷刺的是民國詩人們(新月派)「捧殺」泰戈爾,把他說得跟活神仙一般,泰戈爾本人沒這麼糊塗,他自己的聲明是:「我是一個英國治下的印度人。」
魯迅筆下的捧殺與駡殺,逾百年而彌新,政壇猶最,而且,駡殺聲中,隔三差五就會冒出個活神仙(或活寶),等著被捧殺,陳水扁如此、馬英九如此、蔡英文亦復如此,只是駡捧夾殺的嘗鮮期愈來愈短,柯文哲和韓國瑜則最近冒出頭,恨之者駡殺,愛之者却不明白捧殺也是殺,總統大選成為最殘酷的試驗場,柯文哲眼看著逃不過被捧殺的命運,勢必出場,韓國瑜在「韓流」熱潮中還保持一點定力,至少明確表態,心心念念在高雄,總統大選不在他的考量之中,不過,「給我韓國瑜,其他免談」的呼聲,未必會隨著他的表態而稍淡。這樣的期待有好有壞,但終究不是民主的正常現象。
蔡英文不是姚文智,難道柯文哲會是姚文智嗎?
首先,韓國瑜掩蔽了所有光芒,愛恨交集在一個人身上,其他政治人物或可有喘息機會,比方說,一周後的立委補選無人聞問,輿論還是擱在柯文哲變數與韓國瑜選不選,藍營因為韓國瑜加持而氣勢大好,身在綠區拚搏的謝龍介(台南)和鄭世維(新北)都不免哀嘆,眼下拚輸贏的是他們,焦點要轉回來,不要在國民黨太陽之爭打轉,把好好的面面搞砸了。

其次,國民黨總統提名初選,王金平擺出陣仗與聲勢宣布參選,能引起的討論依舊有限;朱立倫儘管在沒有韓國瑜納入選項的民調中領先,最新民調甚至可以壓倒柯文哲,但一路捧韓的「輿論」,還是認定只有韓國瑜能贏,甚至有柯韓對決僅此一次,否則大選難看,而且,兩人此次不選在二0二四之前大概都會被「武林低手」毒死之聲。
對執政的民進黨而言,「韓流」熱燒不退,異常可恨,任何企圖改變民意所向的政策出枱,得不到關注,蔡英文沒有意外的競逐連任,激不起興奮,民調墊底的趨勢不可能逆轉,這意味「討厭民進黨」的大勢不會改變,蔡英文民調墊底一路到大選結束可以預期,民進黨所有的戰略戰術不在過半求勝,而在三足鼎立多數求勝,升高「國族主義」對抗的競選主軸由是而來,儘管與民意氣氛格格不入,更重要的是,立委選舉風險也因此升高,國會過半席次勢不可保,但沒有立委有能力要求黨中央改變這個戰略戰術,只能跟著大流載浮載沈,蔡英文求勝的唯一倚仗是國民黨初選出線者,與去年九合一選舉時國民黨提名的丁守中一般缺乏選戰爆發力,而她不是民進黨提名的姚文智。
這個算盤打得輕鬆,問題是,蔡英文不是姚文智,難道柯文哲會是姚文智嗎?
民進黨駡殺,國民黨捧殺,不被祝福的二0二0
對國民黨所言,「韓流」不退雖可喜却也可憂,可喜者,國民黨儘管依舊一團爛泥扶不上牆,但還有精神依靠,領先的勢頭足可助攻立委,總統提名的母雞不管強不強,還有韓國瑜夠強,足可帶動輔選氣勢;可憂者,所有討論焦點還是在韓國瑜身上,不論是前立法院長王金平或者前新北市長朱立倫,都無法滿足民意「只要韓國瑜」的需求,總統參選人成為民意心目中的「二軍」,主帥邊緣化的趨勢甚至不只到國民黨初選結束,而是會延續到中選會登記截止之前,被提名者不論是王金平還是朱立倫都得七上八下,被當年「換柱」的陰影籠罩,不知會不會「換平」或「換倫」,如此這般,還談什麼選戰爆發力?都被自己的黨人和支持者消磨掉了。 (相關報導: 林靖宇觀點:臺灣政黨政治正遭受「政治網紅」怪圈襲擊 | 更多文章 )
駡殺與捧殺聲中,二0二0總統大選,不再是被祝福的民主盛宴,萬一蔡英文連任,過去四年的噩夢不但重演而且加倍奉還;萬一國民黨倖勝,而且當選者不是韓國瑜,那他大概真正嘗到民進黨駡殺不了他,却被國民黨給捧殺掉的滋味,就像當年的台灣省長宋楚瑜,功高震主不能不拔;萬一不是藍綠當選,竟是柯文哲呢?全民一起陪著沒有政黨為後援的柯文哲「人體(民主)實驗」,死不了但也未必救得活。台灣還得挨過四年,只能套用陳腔爛詞,人民是偉大的,選票自會找到民主的出路,沒有捷徑只是可能原地打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