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太空強權爭雄的新戰場──月球南極

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艾德林(Buzz Aldrin)的面罩與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的身影(AP)

今年7月的星空特別熱鬧,甚至可說是全世界的「太空月」,盛事接踵而至。首先是7月20日,阿波羅11號任務太空人登陸月球50周年。接下來是22日, 印度「月船二號」發射升空,帶著這個新興太空競爭者的夢想與野心奔向月球。25日,已是新興太空強權的中國登場,「雙曲線一號遙一」運載火箭射向天際,將多顆衛星送入軌道,達陣的不是中國航天局,而是北京的一家民營太空業者。

嫦娥四號,月球背面

當然,中國的太空事業在今年1月就已大大露臉,「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far side of the Moon)軟著陸。中國還預計今年底之前發射「嫦娥五號」,在月球表面軟著陸之後自動採樣,再飛回38萬公里之外的地球;接下來還有嫦娥六號、嫦娥七號等探測與採樣任務。

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巡視器正常分離,兩器完成互拍。圖為玉兔二號所拍攝的嫦娥四號。(AP)
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巡視器正常分離,兩器完成互拍。圖為玉兔二號所拍攝的嫦娥四號。(AP)

至於中國太空人(宇航員)何時會登上月球,目前北京當局尚未宣示,但顯然正緊鑼密鼓規劃。許多專家認為,在未來5年之內,中國將建成自家的太空站(天宮),並宣布進行載人登月計畫。中國航太專家先前還透露,中國將在2020年下半年發射火星探測器,期望在中共建黨一百周年(2021年7月1日)之前完成第一次火星探測任務。

中國太空事業從2003年開始急起直追,最受震撼的應該是美國,這個太空霸主在1972年之後就不曾送太空人登月,2011年結束太空梭(space shuttle)任務,如今要送太空人上國際太空站(ISS)甚至得仰賴俄羅斯。1966年NASA預算換算成今日幣值約為470億美元,今日NASA只有200億美元。

再度登月?直攻火星?

半世紀前邁出「人類的一大步」的美國航太總署(NASA),近年來對於載人太空計畫的長期目標,在「再度登月」與「直攻火星」之間搖擺不定,川普總統2017年上台後確立了「先回月球,再上火星」的優先順序,登月時程設定在2028年 。

今年3月,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在NASA宣示,美國太空人(至少會有1位女性)將提前在2024年重返月球,一方面是要趕在川普第二任期(如果他有第二任期)結束之前,一方面也是著眼於中國的挑戰。彭斯當時說:「講清楚說明白:今天我們正在進行一場太空競賽,猶如1960年代歷史重演,但是勝負關係更為緊要。」

1960年代的太空競賽是美國與蘇聯冷戰的另一個戰場,美國後發先至,打了一場漂亮勝仗;而蘇聯在1980年代末期的垮台,也與雷根(Ronald Reagan)總統力推俗稱「星戰計畫」的「戰略防禦倡議」(SDI)相關。時至今日,兩強對壘換成美國與中國,許多分析家形容為「新冷戰」(New Cold War),太空、月球仍然是戰場之一。 (相關報導: 登月先鋒身邊物,散入尋常百姓家》阿姆斯壯的「一小步」變成子孫的「大拍賣」 更多文章

2019年7月22日,印度第二個月球探測器「月船2號」(Chandrayaan-2)發射升空(AP)
2019年7月22日,印度第二個月球探測器「月船2號」(Chandrayaan-2)發射升空(AP)

月球南極,能讓人類利用的「冰庫」

太空事業,美國是「大巫」,中國是「中巫」,印度只能算「小巫」,但印度新近發射的「月船二號」(Chandrayaan-2)卻可望先馳得點:它的登陸器預計在9月初降落在「月球南極」(lunar south pole),派出漫遊車(rover)進行採樣與分析。而月球南極正是今日太空強權兵家必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