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電可靠嗎(4)-非核家園恐仍是幻影

核電廠有其存在價值,台灣不顧現實的非核家園恐終成幻影。圖為核一廠。(取自台電核能看透透網站)

民進黨能源政策煞費苦心的提出「節能」、「減碳」、「再生能源」三大手段就是為了實現本篇所討論的「非核家園」終極目標。

民進黨「新能源政策」本文不過12頁。但其附錄「解構核能神話,邁向非核家園」洋洋灑灑竟有44頁之多,可見其對核能議題用功之深。但很不幸,其水平與市面上汗牛充棟的反核書籍不相上下 - 充滿錯誤。本文因篇幅所限,只能重點式評論。針對民進黨提出如此重要的正式文件,相關政府單位及國營事業實應提出正式文件澄清。

核能議題聚焦於兩個重點1.核能安全嗎?2.核能重要嗎?針對此兩點,本文作重點討論。

核災

民進黨不愧文宣起家,在其非核家園論述中開宗名義即為以下一段話「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大地震導致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7級(最嚴重等級)核災,此複合式的災害造成超過1萬5千人死亡,將近20萬人無家可歸,再次喚醒世人對核能安全的疑慮。」該段十分巧妙,一般讀者匆匆讀過該段的印象就是「核災」造成了福島地區大量死亡。事實如何?造成1萬5千人死亡的原因是地震及海嘯。雖然日本311「東海大地震」造成了福島核災,但至今沒有一人是因為核災造成的輻射而死亡。民進黨文章一開始即暗示核災對1萬5千人死亡應負重大責任,實為一應受強烈譴責的惡意誤導。

民進黨能源政策附錄邁向非核家園第一節「台灣承擔不起核災的風險」整整有12頁之長,給一般讀者的印象是台灣核災發生在即,應加緊規劃逃生路線。但仔細回顧,台灣核電廠六部機運轉都超過30年,總共安全運轉超過200反應爐年。近年台灣核電廠運轉績效在全球有核能電廠的30餘國中,排名第六。

能源系列專題配合圖表
能源系列專題配合圖表

台灣核電可說績效極佳,十分安全,怎麼會如民進黨暗示台灣核能電廠「危在旦夕」?兩年前發生核二螺栓事件時,也有反核人士聲稱「核二若重啟,台灣將不保」。但核二1號機重啟已超過2年,兩年來為台灣提供了150億度的廉價電力,台灣何時「不保」?

民進黨對車諾堡核災巨細彌遺的描述,好像台灣也會發生車諾堡式的核災。民進黨難道不知道車諾堡核電廠與台灣使用的西方式核電廠完全不同?車諾堡核電廠是「一魚兩吃」,除了發電外還肩負製造原子彈原料(鈽)的重責大任。台灣反應爐為輕水式反應爐,以水作為中子的緩衝劑,車諾堡核電廠是以易燃的石墨作為中子緩衝劑,設計完全不同。台灣封閉式反應爐鋼板厚達20公分,其外並有厚達1.2米以鋼筋混凝土建成並襯以鋼板之圍阻體。車諾堡核電廠為了經常性的抽取燃料棒粹取其中的鈽作為原子彈原料,核電廠並無西方式的封閉式反應爐,更沒有圍阻體。事件發生後一發不可收拾,輻射物質散布於外界環境。美國三浬島電廠也發生了如車諾堡一樣的因喪失冷卻水導致核燃料融毀事件。但因其有封閉式的反應爐,融毀之燃料棒全部留存在反應爐底部,輻射物質並未散布於外界。台灣反應爐設計與車諾堡完全不同,台灣決對不可能發生車諾堡式的核災,民進黨大談車諾堡核災恐嚇台灣人民,心態可議。 (相關報導: 跟進川內 日高濱核電廠17日開始重啟前最後檢查 更多文章

地震

上段以車諾堡核電廠為例討論核災。但台灣人民更為關切的是與台灣條件較為接近的福島核災。國外許多地方沒有地震,許多國外媒體就將「環太平洋地震帶」一筆帶過,直覺認為建在環太平洋地震帶的核電廠都一律很危險。但台灣人民不要忘記自己才是地震專家。大家都知道台灣地震多發生在東西兩岸,花東地震多,百年來白河、集集大地震都發生在西岸。台灣南、北地震規模小於東、西兩岸(核電廠選址即在南北兩端)。換句話說「地震規模」不是到處都一樣,在台灣是常識,國外媒體反而會忽略這一點。民進黨引用國外媒體資料應特別注意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