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敵營、成立「幫派」,他探查一千家咖啡館,用FBI辦案精神打造矽谷最紅咖啡廳

2019-08-16 15:59
菲爾走訪了超過一千家咖啡館,累積了厚厚一本研究心得,才終於決定開設自己的第一家咖啡店(示意圖/Unsplash)

「Philz Coffee」發源於舊金山,在科技浪潮席捲矽谷的黃金時期成為大學生和矽谷新貴最愛聚集的場所。進到店裡,找不到「拿鐵」、「卡布奇諾」等熟悉的品項,只有創辦人Phil Jaber親手調配的「蒼穹」、「超~級棒」等有趣名字。

點好餐後,咖啡豆新鮮現磨、加入96度的熱水攪拌,熱騰騰的蒸氣混合著店裏不時傳出的笑聲,開啟了許多上班族美好的一天。矽谷的科技投資人也聞香而來,陸續掏出7千5百萬美元,希望他們多開幾間,這杯咖啡究竟有什麼魔力?

創新點:重視顧客體驗和企業文化培養鐵粉、專注人才培育讓員工一起成長。

本文三大重點:1. 從雜貨店到咖啡館,從童年回憶醞釀25年的美好滋味。 2. 為你「一次只做一杯」、「不喜歡就重做」創造無雙消費體驗。 3. 為員工辦「大學」,效法Paypal成為咖啡界的「菲爾茲幫」。

1. 從雜貨店到咖啡館,從童年回憶醞釀25年的美好滋味

Philz Coffee的創辦人菲爾(Phil Jaber)是巴勒斯坦人,15歲時移民美國後,努力工作賺錢站穩腳步。1976年,他拿出積蓄在舊金山教會區(Mission District)開了間雜貨店,賣些威士忌、香菸、雞蛋等商品;由於價格平實,加上好客的個性,「菲爾的店」名號漸漸傳開,生意也穩定成長。

(圖/Business Insider)
(圖/Business Insider)

經營雜貨店之餘,菲爾仍時常想起童年時在巴勒斯坦的美好時光:他白天幫著家裡在社區裡兜售咖啡豆,工作結束後總會和家人、鄰居湊著一張桌子、人手一杯祖母沖的土耳其咖啡,一起談天說地,消磨掉兩、三個小時。

這段溫暖的回憶,驅使著菲爾將雜貨店後面的小房間打造成咖啡研究室,一有空便鑽進去嘗試各種烘豆技術,一邊試著混合不同種類的咖啡豆,沖泡出最美味的咖啡。

七年過去,菲爾終於找到滿意的「完美比例」,並把這個配方命名為「珍寶(Tesora)」,同時,也想讓客人試試他的拿手絕活;他把家裡的餐桌搬到店裡,擺上簡單的器材,就這麼兼賣起咖啡。

菲爾的咖啡很快就建立口碑,越來越多人慕名而來,排隊想嚐嚐菲爾的「珍寶」。不過,這時期剛好因為網路泡沫造成經濟衰退,連帶影響了雜貨店原本的生意,但咖啡受歡迎的程度卻絲毫不見消退。於是,菲爾乾脆專心經營咖啡生意,開起第一間「Philz Coffee」。

2. 為你「一次只做一杯」、「不喜歡就重做」創造無雙消費體驗

菲爾曾經說過:「我賣的不是咖啡,是體驗、是氛圍。」,而實際上,Philz Coffee在評價網站「Yelp」上也的確獲得4.5顆星的高分(滿分5顆星),獨特的消費體驗屢獲顧客「印象深刻」的好評,他是如何做到的? (相關報導: 我開咖啡店一個月淨利10萬,你覺得很高?那是因為沒算裝潢跟設備折舊! 更多文章

在Philz Coffee正式開張前,菲爾像FBI辦案一樣,實地走訪並研究了1,100間咖啡館,目的不是為了比較咖啡好不好喝、餐點好不好吃這類的「硬實力」,而是觀察店家的「軟實力」為什麼讓顧客願意上門?店員和客人互動好不好?員工和主管是否樂在工作?紀錄下各自的特點,再用自己的思考消化,累積成一本厚厚的「秘訣」。

(圖/Philz Coffee FB)
(圖/Philz Coffee FB)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他

請他喝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