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南極長什麼樣?她跟著探險隊打破人類南進極限,寫下最南端的震撼紀錄

在無止盡的破壞後,人類對於自己身處的環境真有警覺嗎?(圖/時報出版提供)

工業革命以來科學愈發進步,也引發人們到異地探險的慾望;在探險路途中也蹦出了更多趣事與發明,當然也免不了遇到危險,究竟在這片白茫茫的南極大陸上,會發生些什麼事呢?

史上最南之白色冰牆

2月25日傍晚,沉沉霧靄籠罩海面,能見度極低。「院士號」憑藉雷達小心前進,速度每小時僅十五海浬。晚餐後,大家都跑到船橋上看,卻甚麼也看不到。

九點多,洛德尼報告說,再五、六浬,我們就會來到羅斯冰棚,但是船長決定熄火停車,就地漂流。因為看不見東西,到了也無意義,不如讓大家回去睡覺,明早霧若散了,再發動前進。

2月26日清晨,五點起床。五點二十分聽到廣播,洛德尼說霧已散去,船已來到鯨魚灣,景色壯麗,歡迎來船橋觀賞。如果想要出去甲板,請注意保暖防滑,外面氣溫零下19度,甲板上都是冰。

我即刻穿上厚外套,戴上手套,踩著雨靴,從船橋後門上了最高層的瞭望塔。

左舷正前方,白色巨牆像海堤一般,由海面陡然升高,卻不是牆,後面結結實實是白茫茫的整片冰原。

然而又不是冰原,沒有陸地,完全由海冰凝結而成,是浮動的、不斷變動的,世界上最大塊的浮冰,這就是羅斯冰棚。前緣隨時會斷裂滑落海中,變成冰山向北漂移,新結的冰則從後面補充擠入。結果是,冰棚整體如輸送帶般,向海緩慢移動。

冰棚高度從15公尺到30公尺不等,寬達六百公里。書上記載的鯨魚灣在羅斯海的東端,是羅斯冰棚的起點。1908年,英國探險家沙克爾頓Ernest Shackleton 來到此處海域,發現冰棚裂解形成小灣,鯨魚成群,在海中游泳,於是命名鯨魚灣。

最後的海洋,羅斯海。(圖/時報出版提供)
最後的海洋,羅斯海。(圖/時報出版提供)

沙克爾頓也是英雄時代的要角,他原本是史考特「發現號」探險隊的副手,1902年與史考特、威爾森三人拉雪橇赴南極點,抵達南緯82度12分,是當時破紀錄的最南點。1907年他自己組隊來南極探險,次年一月來到鯨魚灣,原本想要由此登上冰棚築營,但當時評估冰況不穩,只得另尋營地。

他臨危不亂,領導能力過人。洛德尼認為,史考特若沒有死在冰上,英國人最崇拜的探險家會是沙克爾頓。

羅斯冰棚,整齊處如白色海堤。(圖/時報出版提供)
羅斯冰棚,整齊處如白色海堤。(圖/時報出版提供)

其實就連「鯨魚灣」也已是歷史名詞。冰棚後退,當年的小灣不存,此刻我們面對的是整堵高牆,沒有登上冰棚的可能。只能請船長儘量靠近冰棚航行,讓我們拍拍照。

陰霾的天空下著細雪,唯有冰棚反映出強烈的白光。一群皇帝企鵝在冰棚邊緣的低凹處聚集,另兩群在較遠的冰棚上。邊緣的冰大都堅實如水泥牆,抹得平平整整,惟少數靠海面處融蝕,露出綠色的洞穴。

這兩天我們時時注意海面動靜,卻僅極偶然見到鯨魚上升吐氣。純白的雪鸌倒是不時在船頭升降翻飛。

今年冰棚融解比往年都多,我們來到的地點比阿蒙森當年登岸的地點更南。事實上,洛德尼說,我們的船就從他們營地的舊址上面駛過,甚至穿越他們當年駕駛狗隊前往南極的路線。 (相關報導: 活剝後毛當皮草、陽具做壯陽藥…出生12天小海豹鮮血覆冰原,真實記錄震撼世界 更多文章

羅斯冰棚霧氣蒸騰。(圖/時報出版提供)
羅斯冰棚霧氣蒸騰。(圖/時報出版提供)

這天晚上,紐西蘭第三電視台的晚間新聞報導,我們的船「蕭卡斯基院士號」去到了從未有船去過的最南方。洛德尼接受訪問宣布,我們破了紀錄,雷達顯示我們的緯度:南緯78度43分971秒,不曾有任何船來過。若與阿蒙森比,我們比他更靠近南極點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