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嚴峻的冠狀病毒侵蝕,幾乎癱瘓了整個世界。雖然其中參入了人為(政治)因素,但主導人類數百年的西方科學認知標準也體現出自己的致命缺陷!這是因為現行西方科學的認知標準只是建立在「單因(或單一)性」原則之上的。這種「單一性」認知標準雖然在「精准性」科技發展上能夠體現出準確與快速的功效,但在涉及「動態與整體平衡」因素的操控上則會出現嚴重「窒息」。我認為,此次西方國家普遍遭受嚴重的病毒侵害,與其信守「單一性」認知標準存在直接關聯!
這場嚴重的病毒侵害,無疑存在對病毒缺乏充分認識相關。我已多次主張人們應當依靠「多因性」認知標準去理解和處理現實事物,「多因性」認知標準包括「辯證性與系統性」的有機結合。在此,我嘗試用「多因性」認知(思維邏輯)標準去解讀一下武漢「新冠病毒」,期望能為改變西方社會在現實事物的認知和掌握中有所提升。
什麼是「病毒」?這似乎應該由從事「病毒生物學」研究的專家來定義。從相關資料(https://zh.m.wikipedia.org/zh-hans/病毒)得知,現有的病毒學研究結論認為「病毒是介於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寄生物「。即「病毒」不是能夠自我生殖複製的細胞體,但它具備生命細胞的一些物質及結構。它包含有構成基因物質的「核酸分子(DNA或RNA)」,還具有生命細胞的成分物質「蛋白質」。這些生命細胞的基本物質結合在一起形成特定(不同形狀與類型)的物質結構,自然具備特定的「物質功能」。從生命細胞角度(標準)理解,它不具有獨立的分裂繁殖功能,但它會以「獨特功能」方式進入生命細胞,被生命細胞接受。當生命細胞接受(或者說「攻入生命細胞」)後,它便會體現出「獨特功能」。這種「功能」的體現等於「喧賓奪主」,改變主體生命(宿主)細胞的原有功能。如果這種改變導致「宿主細胞」完全喪失原有正常功能,自然會產生由「宿主細胞」維持的相應生命器官的功能缺失,從而導致人體的「器官病變」。
以上關於「病毒」的基本原理,也許是符合現行西方科學認知邏輯標準的。但我認為這種認知邏輯標準不太完全符合理解武漢新冠病毒對人類產生的災害!以我個人的理解,能夠造成如此嚴重病毒侵害的原理必須存在「兩條路徑的發展過程」。一條路徑是「複製傳播」,另一條路徑是「刺破攻陷」。只有它具備「複製傳播」的功能才能實現「無症狀傳播」,只有它能夠「刺破攻陷」特定生命細胞才能對特定主體器官(人體)實現致命傷害!因此,武漢新冠病毒能夠實現廣泛傳播一定具備極強的「複製功能」。而它能夠對特定人群產生嚴重的致命傷害,說明它一定具備極強的「刺破搗壞」特定人體器官細胞的功能。只有它同時具備這兩方面的超強功能,才會對人類社會造成如此巨大的破壞性傷害!
病毒傳染時常透過接觸或飛沫等途徑,故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等將是防疫的一大關鍵。圖為南韓國會大選,提前投票的民眾排隊保持社交距離。(資料照,美聯社)
我認為,武漢新冠病毒對人體的侵害主要會經歷三個步驟:一是接觸、感染。二是複製、擴散。三是刺破、毀壞。這就是說,人體首先是通過接觸病毒感染源,產生感染(並非所有接觸感染源者都會被感染)。被感染後,我認為只是一部分人會在自身體內迅速複製並擴散。在身體內擴散後,會出現兩方面的作用,一是向體外釋放病毒形成再生感染源。二是對特定器官(如肺部)細胞產生破壞性攻擊,這種攻擊過程中自然會與身體內的衛士(如免疫細胞)展開交鋒。現實中出現的「無症狀」感染者,明顯是沒有轉入被造成破壞性攻擊的第三階段,只是維持(停留)在充滿病毒感染及形成病源擴散的第二種狀態中。只有當被病毒感染後,自身大量複製的病毒進入並嚴重攻擊(毀壞)了相關重要器官(如肺部)後,人體才會出現嚴重病症。這種狀況不能被阻止,不斷升級的病毒侵害必定走向危及生命。
現行西方科學依賴「統計學與試驗技術」,對於新冠病毒的人體「傷害性」試驗面臨無法開展,而「統計學」又只是建築於「單因性」(歸納法)認知標準內,它們都限制了對類似武漢新冠病毒功能與特性的科學認知!當只能仰賴「試驗資料」才能實現有效(統計)認知但又無法實現具體試驗時,現行西方科學無疑已經成為「盲人」!如果依靠「盲人」去指引人類抗擊強大的敵軍的進攻能不出現錯誤或失敗?
如果以上分析相對合理,或者說沒有相關專業人士和相應的實驗結論可以否認它們,我認為對於武漢新冠病毒的防治應該存在這樣的途徑:一是限制它的「複製環境」,如培養抗體等。二是破壞它的「物質構成」,如特定藥物與技術。三是阻止它的「侵蝕能力」,如種植疫苗或提升免疫力。四是阻隔它的「傳播途徑」,如維持距離、口罩防護、保持清潔等(當然,這些只是基礎防護)。真正完善了立體的系統防護才是科學合理的,它們包括:一、國門和預警防護。二、地域、社區防護。三、家庭、身體防護(通常在同一個家庭環境中,身體強健可能是唯一的防護條件)。
以上三類防線,任一出現疏漏都難免失敗,只是受傷害人員的多少而已!我們見到,接近此次武漢病毒爆發中心的台灣,在如此三道防線上的防疫實戰中,(截止目前)體現出了最成功的範例!這種成功的原因是台灣預先具備了應對相關「生物病毒和政治病毒」的雙重免疫力,因而能夠及時堅定的阻止兩種「病毒」的入侵。然而,在西方國家卻嚴重缺乏這類「雙重」免疫力,當「雙重病毒」全面的入侵了自己機體後,再去清除無疑會增加百倍難度!對此,現有少數西方專業人士提出依靠「群體免疫」來抵禦病毒侵害。這種被動落後的抗疫方式(思路),顯然是因為已經讓陰狠的病毒在自己「家園裡」種植了無數隱形毒株,難以乾淨清除的無奈之舉!
(相關報導:
新冠肺炎疫苗研發進度如何?鍾南山承認「中國錯過臨床研究時機」,牛津大學9月可望產出百萬支疫苗
|
更多文章
)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在英國爆發的最初,政府似乎放任人群感染,企圖達到「群體免疫」的驚人目標。(資料照,美聯社)
關於武漢新冠病毒的話題自然還有很多,例如「病源問題、制度關係、人為因素」等等。本文不是非常細緻的武漢新冠病毒特性的具體描述,只是作點基本原理或基本方向上的探討。不可能保證百萬之百都正確,只能立足保證基本方向性原理的科學合理!我之前的文章已經聲明,我不是醫學專家,只是一名從事人類基礎理論科學研究的自由(民間)學者。但不防礙我對本文基本觀念的自信,我願意與相關領域的領袖對話!截止目前,我沒有受到過任何學術機構的項目要求,也沒有任何民間或官方的科研支持。只是在十年前(2007年)本人曾在中國個別網路論壇聲稱願意競選中國科學院院長。但現在看來,不僅不可能也沒必要,因為中共懼怕科學(偽科學自然怕真科學)!
嚴峻的疫情災害,不僅造成全球無數生命健康的嚴重損失,還導致世界經濟瀕臨崩潰。抗擊疫情與恢復經濟考驗著人類的智慧與承受力。我于二十日之前曾發文「系統分治是抗禦武漢新冠病毒的最佳方案」。提出在有效防治疫情的同時,應該可以採用「系統分治」的方案分類恢復經濟。當然,要處理(設計)好這個「系統分治」是須要具備「系統與辯證」思維並用的!我不知世界各國有多少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正確掌握這套技能?任一個體都是一個「防疫系統」(子系統),個體與個體會相互交織。系統間都會存在差異,「子系統」間的相互結合會升級為「間系統」(社群系統)。社群之間也會交織也會存在差異,他們的相互關聯(交織)會結合成「總系統」。人員和人群隔離才能有效阻斷病毒傳播,但同時又阻斷了經濟交流(繁榮)。只有將所有相關聯因素都結合在一起(一體),進行「系統與辯證「的合理(科學)理解與設計才能讓人類最終脫離困境!
我認為,幾乎癱瘓了整個世界的武漢新冠病毒,無疑須同時具備「極強」的人體適應力、複製力、擴散力、傳播感染力、攻擊傷害力!現代科技似乎已經體現出應對盲然,我之前已明確提出人類應儘快建立《生命環境生物學》。在這門重要的基礎科學之上,人類興許能夠找到一點出路,至少可以開托拓出一些新的應對措施,減緩阻力與傷害!我曾猜想,這門基礎科學的創立也許不弱於《相論論》對人類的作用與影響,但人們同樣不會輕易相信它的作用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