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自來水煮沸後,表面會有一層「白色漂浮物」、有害健康嗎?專家揭開漂浮物「真面目」

大家一定都有看過,自來水煮開後表面會出現一層白色漂浮物,你知道那是什麼嗎?(圖/取自youtube)

自來水煮沸後通常會出現茶垢,有民眾擔心水質問題,專家表示,這是正常現象,飲用無礙健康。

南部加水站眾多,民眾常買水提回家煮沸飲用,這種現象大多是對自來水水質及口感有疑慮,甚至有人認為自來水煮沸後出現茶垢,代表自來水有問題。

台灣自來水公司指出,一般家中使用自來水煮沸後,水中通常會飄浮著白色懸浮固體,也就是俗稱的茶垢,其實這是水中含有多種礦物質,加熱煮沸後產生碳酸鈣、鎂沉澱的正常現象。

也有人擔心長期飲用含有茶垢的開水,身體是否容易產生結石,專家解釋,水質硬度和泌尿結石二者間並無直接關係。鈣、鎂元素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礦物質,民眾若不想喝到白色沉澱物,不妨將水煮沸後靜置冷卻,將上層液體慢慢倒至另一容器後再飲用。 (相關報導: 一喝牛奶就拉肚子,有「乳糖不耐症」要怎麼補鈣?營養師傳授3招,輕鬆克服「一喝就拉」 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陳憶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