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不再韜光養晦》屈冬玉就任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 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綠化「一帶一路」策略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新總幹事由中國農業農村部前副部長屈冬玉當選(翻攝FAO官方臉書)

隨著美國拱手讓出國際領導大位,經濟起飛的中國逐步把影響力拓展至各領域,聯合國旗下專責糧食與農業事務的糧農組織日前才換新總幹事,由中國農業農村部前副部長屈冬玉出任,而他先前主導中國「一帶一路」的農業政策,成為糧農組織總幹事後,將力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生態文明」倡議,此為「一帶一路」政治策略一部分。

向非洲國家買票 中國高票勝出

56歲的屈冬玉1日走馬上任,正式擔任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總幹事,這也是中國人首次擔任此職,而他在191個會員國中,一舉拿下108票,擊敗歐盟力挺的法國農業部糧農代表蘭奈勒(Catherine Geslain-Lanéelle)及美國背書的喬治亞農業部前部長克瓦里德茲(Davit Kirvalidze),他們各自獲得71和12票。屈冬玉能夠高票勝出,關鍵就在中國利誘非洲,以換取票數支持。

「我非常感謝我的祖國」,屈冬玉7月31日在FAO的就任演說上稱,「若沒有成功的40年改革開放,就不會有今天的我」。FAO在氣候變遷議題上扮演關鍵角色,加上屈冬玉擔任中國農業農村部長期間,負責一帶一路的農業政策,當上FAO總幹事的他更能執行習近平的目標。此外,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會議及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會議分別在中國昆明和福州登場。

不再韜光養晦 滲透國際組織擴大影響力

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東亞區全球政策高級顧問李碩表示:「中國實際上擊敗眾多對手,主辦2020年生物多樣性會議。」他告訴英國獨立網媒《氣候之家》(Climate Home News,CHN),中國此舉顯示,其外交路線已脫離「韜光養晦」策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周晉峰直言,昆明生物多樣性會議對中國而言,是2020年的重要國際會議之一。

周晉峰告訴CHN,「生態文明時代」是習近平2月所提的標語,認為中國應「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政策,強化中國話語權,並影響全球環境政策體制,主動引導國際法規改變的方向」。英國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副研究員吉爾(Sam Geall)表示,「把『生態文明』概念納入國際體系是目標,並實現中國復興的理念」。

2019年4月2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AP)
2019年4月2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AP)

想把一帶一路納入UN決議 美國、印度擋下

不過吉爾直言:「中國想要擁有和經濟地位一樣的話語權,那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CHN指出,中國積極爭取聯合國相關機構的領導位置,目的就是要有個保護傘,以在全球推動外交、貿易、投資計畫,其中包括燃煤發電廠在內的碳密集基礎建設方案。美國華府智庫「全球發展中心」(Centre for Global Development)高級研究員莫里斯(Scott Morris)直批,整個方案「很不環保」。 (相關報導: 吊燈裡的巨蟒》美國國防部報告:為保護一帶一路戰略,中國將持續擴張海外軍事基地 更多文章

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中國計畫氣候與能源政策主任林明徹(Alvin Lin)說,聯合國有提供平台給中國,商討一帶一路的環保理念,並稱這是「正面之舉」,「因為這會獲得許多關注」。國際危機組織聯合國事務主任高文(Richard Gowan)透露,中國極力想把一帶一路的正面描述,納入聯合國決議案或會議記錄,但都被美國和印度擋下。

一帶一路。(美聯社)
一帶一路。(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