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在8月中結束的「2019年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號稱是蔡英文政府執政三年多、「國防自主」產業的總成績驗收,國防部對此展示標榜「國防自主、產業升級」,雖然展示品風光亮麗、吸引參觀人次創歷史新高,但對從長年觀察這個「台灣最大年度國防展」發展的媒體界來說,本屆應該可說是「最無新意、最缺亮點」的一次。蔡政府所謂的「國防自主」成果,幾乎沒有任何新東西外,以往號稱將要服役成軍的新武器,此次展覽也都「悄然退散」,船過水無痕;外界寄望頗深的「國艦國造」願景,本次也全數缺席,僅展示三艘已經開始要動工的軍艦模型,所謂4,700億的20年大造艦計劃,上屆展示得紅紅火火、浩浩蕩蕩,到本屆展出時已如明日黃花。
台灣的國防自主,口號聽起來相當吸引人,但實際上是一條越走越窄的不歸路。手握台灣「國防自主產業」資源分配大權的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簡稱中科院),一直以來都以強勢主導的身段,指導國防建軍方方向、甚至限制軍隊的軍購需求,壟斷整個資源庫,只要中科院宣稱能夠自製,國防部、甚至三軍統帥,為了「國防自主政治正確」,就必須聽任中科院的「空頭支票」,只有中科院承認自己做不了,才有外購的空間。
從此次展覽的舊品——海劍2中程艦用防空飛彈,以及騰雲大型無人機兩案來看,就知情況的慘烈。海劍2系統,中科院從2000年以前就發出雄心要完成上艦服役,至今20年時間過去,還停留在測試階段、試驗部署階段,台灣海軍長期缺乏中程防空飛彈,被逼使用美製標準1型飛彈,不僅價格昂貴,且因在美國已經退役、停產,有消失性商源問題,台灣需要花大錢向美國採購零件補給品。而台灣海軍曾想採購美製新一代的ESSM、SeaRAM等中、短程飛彈,美國也已經亮綠燈、可出口,但遷就於中科院海劍2計劃幾乎沒有進展,軍方必須服膺「國防自主」政治正確,靜待中科院「技術突破」的那一天。
騰雲大型無人機,更是一場「工程災難」,美國早在數年前出售給台灣AH-64E阿帕契攻擊直升機的同時,就准許台灣進口MQ-9型死神(Reaper)無人攻擊機,因為二者可以互相搭配作戰,進行有人/無人機的網路節點指揮下的聯合作戰。但中科院橫空殺出幾乎是全部拷貝MQ-9的騰雲無人機,阻止採購美製品,向蔡英文政府拍胸脯保證,無人機台灣可以自製,無需向外採購。幾年過去,騰雲無人機無論是發動機、掛載武器能力等問題,都無法解決,須進口美製零件解決工程災難。該產品研製過程,展現了台灣自主國防,缺乏堅實重工業、航太產業基礎,想要一步登天的難局。 (相關報導: 93軍人節短片釋出!國防部盼傳達「從軍報國從不過時,軍人承諾永不變質」形象 | 更多文章 )
蔡英文政府上台後,給予國防自主百分之百的支持,只要中科院說能自己做,就不讓軍方外購。如此的保護,事實上猶如歷屆政府用高進口稅、貨物稅保護汽車產業、其實只保護到裕隆汽車一樣,保護了數十年,汽車產業依舊沒能自立,反因車價過高,平添納稅人更多負擔。過度地保護國防自主產業也是一樣,應該是台灣國防自主產業中堅與後盾的造船業、重機具業、汽車產業等,目前都疲弱不堪,在經濟起飛時代名震國際的台灣重機具業,如今正面臨產業危機,倒閉廠家激增,業者哀號遍野。造船業也一樣,軍方低劣的工業管理能力,造成了如今「辦不下去」的慶富案,其中的官商勾結版圖難以釐清,也展現出了國防自主產業的困難。故,急著在2024年下水成軍的自製潛艇案,從原本呼聲震天的國造口號後,如今已祕密要由美商、美軍全面接管,以軍售包裹方式,由美方人員在台灣全面掌控、祕密製造,不讓台灣中科院、軍方插手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