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多維觀點 文章列表
#
多維觀點
約 242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多維觀點》台灣正在成為美國領導世界的裂隙
英國航母「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打擊群5月中旬將啟程到亞洲進行長達半年的遠洋巡航,途中預計與印度海軍聯合演訓,在新加坡短暫停留後再北上南海,之後抵達日本。綜合英媒報導,「伊麗莎白女王」號經南海往日本途中將「迂迴地避開台灣海峽」,取道台灣東部海域北上抵達日本,與駐日美軍及日本自衛隊舉行聯合演訓。
陳舜協
2021-05-10 06:10
評論
國際
政治
專欄
劉燕婷觀點:台灣正成為下一個烏克蘭
自3月以來的烏東對峙,是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Zelensky)的一步險棋。
劉燕婷
2021-05-05 06:30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多維觀點》香港可鑑,兩岸莫到「談無可談」
先講一個「鄭伯克段於鄢」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鄭莊公是鄭國國君,他有個弟弟叫共叔段。鄭莊公的母親偏疼共叔段,不喜歡鄭莊公,肆無忌憚地為小兒子爭城池、爭財富、爭利益。鄭莊公對這情況非常隱忍,要什麼都給,提什麼條件都答應。而後共叔段認為鄭莊公軟弱可欺,於是就密謀發動叛亂,取而代之,鄭莊公迅速平定了叛亂。
泉野
2021-04-05 06:10
評論
兩岸
觀點投書
財經
多維觀點》北京要對香港商界動手了嗎?
在今年中國大陸全國「兩會」上,主管香港事務的國務院副總理韓正的涉港表述可謂意味深長。韓正在會見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人大代表時,除了重點談及這次「兩會」對香港選舉制度的修改外,還向委員代表喊話,要求他們支持港府解決經濟民生問題。
應濯
2021-04-04 06:10
評論
兩岸
觀點投書
財經
多維觀點》新疆棉花大戰打到中國要害了嗎?
這次突然爆發新疆棉花大戰,台灣人眼中所看到的是政治強權、藝人代言與人權自由之間的選邊拉扯,藍綠政治人物的跟風表態也不脫離這個認知窠臼。然而,若從表象抽離開來,棉花大戰絕不會只是「空前絕後」的單一事件,梳理其爆發的背景過程可以發現,不管在衝突爆發的產品領域,還是時間序列上,都和這些年不斷升級的中美對抗,以及不斷發酵的新疆話題高度關聯,是中美乃至中西方之間以新疆為核心,針鋒相對的一個面向。
陸一
2021-04-03 05:40
評論
國際
觀點投書
多維觀點》讖緯日本:奧運vs.國運
主辦權賄賂疑雲、百年一遇大流行傳染病致賽事史上首次延期、開幕前五個月奧委會主席臨時換帥、「3·11」大地震餘震再起……這場東京奧運會命途之多舛令人感慨,且至今仍因日本疫情未穩及疫苗接種緩慢,取消呼聲不絕於耳。
周萱
2021-03-07 05:40
評論
兩岸
觀點投書
財經
多維觀點》大陸眼中台積電的兩張「面孔」
對大陸社會而言,「台灣半導體教父」張忠謀及其開創的台積電具有兩張面孔,一個是難以超越的企業神話,但同時也是一個美國挾以要脅中國大陸的產業工具。這兩種印象並存,成為大陸對張忠謀及其台積電既愛又恨複雜情緒的所有來源。但該是時候拆解這兩張面孔。
黃雅慧
2021-03-06 06:10
評論
國際
政治
觀點投書
多維觀點》台灣前途不能寄望「川規拜隨」
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Trump)下台前對台「臨去秋波」,加上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台灣防疫有成,為邁入2021年伊始的台灣帶動一波內政外交的狂歡。在《天下雜誌》2021年1月發佈的國情調查中,對國家未來發展樂觀的台灣人比例創下歷史新高,對比歐美等已開發國家仍深陷在疫情掙扎,台灣依恃「民主防疫」正常生活,獨攬國際鎂光燈焦點,蔡英文對內言說的「台灣防疫成功,經濟穩定發展,國際地位越來越強」一詞,套用在台灣人滿溢的自豪上,有其依託。
林仕祥
2021-02-14 06:30
評論
國際
觀點投書
多維觀點》迷航中的共和黨,誰來掌舵?
今年1月,震驚國際社會的國會暴動事件撕破了川普(DonaldTrump)共和黨政府最後一層偽裝的面紗。已經縱容和遷就川普四年的共和黨建制派,不得不加速和川普的切割。眾議院共和黨三號人物錢尼(LizCheney)領銜的10位共和黨眾議員投票支持彈劾川普;參議院領袖麥康奈(MitchMcConnell)私下樂見川普被彈劾;而一直支持川普的眾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卡錫(KevinMcCarthy)甚至曾建議川普提前辭職。從表面上看,共和黨建制派已經和川普走向決裂。
黃治金
2021-02-13 06:30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財經
多維觀點》當台灣沒有了「中國製造」
在幾年前,曾有日本節目播出一段影片,內容講述從一個日本百姓家中撤除所有與「中國製造」有關的產品,結果不僅是大多數的家電,就連身上穿的衣服幾乎都得脫光光。經傳播報導後,不僅日本當地為之震撼,就連兩岸輿論也都討論熱烈。
鄭文翔
2021-02-12 06:30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多維觀點》兩岸疫苗口水戰,在陸台人怎麼看
進入冬季後,兩岸疫情都出現波動,且官方在台灣人接種大陸疫苗的議題上還陷入了口水戰。
楊家鑫
2021-02-11 06:3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軍事
多維觀點》人事待風吹,國安、國防改組傳言不斷
去年底以來,有關國防部長換人的風聲就不斷傳出,由於現任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簡稱國安院)董事長霍守業,不斷向外放話僅掛職1年,如今時程已屆滿,環顧蔡英文政府國安國防高層,能夠退休任此職者,僅有現任國防部長嚴德發,故嚴德發即將下台、改由海軍出身者擔任部長的聲音不斷出現。
陳宗逸
2021-02-10 06:30
評論
國際
觀點投書
科技
多維觀點》數位治國?德國謹慎愛沙尼亞喊Yes!
社會上討論已久的數位身分證,原訂於2020年10月執行,因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而預計延期至2021年7月。並於1月起先在新竹市試辦,並以民眾自願申請為主,7月後再推及其他縣市。行政院也將公佈舊款身分證全面更換的有效期。面對半年來社會上不少民眾與資安專家的質疑,政府雖提出不少配套措施,質疑聲浪仍舊不斷。
魏廷彥
2021-01-11 05:40
評論
國際
兩岸
觀點投書
多維觀點》美對北京將採「再承認」政策?
美國大選結果塵埃落定,即將迎來拜登(JoeBiden)時代。拜登將如何處理中美關係這一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備受矚目。川普(DonaldTrump)政府和右翼勢力在短短四年內對中美關係進行了一次近乎顛覆性的調整,改變了歐巴馬(BarackObama)時期較為均衡的競合關係。
曾九平
2021-01-10 06:1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專欄
于品海觀點:現實恐讓美國對台「無能為力」
台灣可能是最關心美國政局變化的地方。因川普(DonaldTrump)之故,讓全世界都在觀望拜登(JoeBiden)上場後會不會有較大的變化,不過看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回顧一下,究竟是什麼在主導國際政治關係?我認為,國際關係中最重要的還是「現實主義」,而非「理想」或某一種「想像」,如果用理想和想像去制定政策,我相信將是國際關係的大忌。
于品海
2021-01-04 07:1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財經
科技
多維觀點》數位ID,一票玩到底的「個資悠遊卡」?
當代各國政府均致力於數位化政府的建置,像是新加坡、澳洲、歐盟、德國均曾端出與數位政府相關的各式政策,台灣也不自外於這股浪潮,先是行政院於2017年啟動「數位國家・創新經濟推動方案」,國發會也以此陸續推動「服務型智慧政府推動計劃1.0」、「服務型智慧政府推動計劃2.0」等政策,走上以「資料」連結政府與民眾的治理模式,其中電子身分證(NeweID)的落實,更被視為台灣「智慧政府行動方案」的基礎架構。
譚英瑛
2021-01-04 06:0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多維觀點》維繫台美關係 需要「豬隊友」?
自蔡英文在2020年8月下旬慎重其事地在總統府內宣佈開放含瘦肉精美豬、放寬30月齡以上的美國牛肉進口,到12月24日平安夜當天,民進黨挾立法院人數優勢強壓,開放美豬進口的9項行政命令全數表決過關,短短四個月,在蔡英文政府高效執行、「豬」事大吉下,台灣民眾從2020年1月起迎來口福,有機會挑選品嚐這項代表「台美關係友好+」的「政治添加劑」。
陳鄭為
2021-01-03 06:00
評論
兩岸
觀點投書
財經
多維觀點》制定反壟斷審查,中國平台經濟告別野蠻生長
中國大陸網路經濟的野蠻生長時代已經結束了。11月10日,國務院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佈《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南),將針對網路平台企業採取「平台二選一」、「大數據殺熟」(以大數據坑殺熟客)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嚴格監管,網路壟斷資本一旦涉及透過數據壟斷、威脅創新和公共安全等情事,將可能面臨被拆分的結局。
于小龍
2020-12-08 06:10
評論
兩岸
觀點投書
軍事
多維觀點》兩岸兵危,誰將介入台海戰爭?
美國總統大選拉鋸開票,民主黨籍候選人拜登(JoeBiden)拿下過半選舉人票、接任第46任總統應是大勢所向【更新進度】,美國在歐洲的傳統盟邦有感於「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重建露出曙光,紛紛致賀拜登與副手賀錦麗(KamalaHarris),並要求川普(DonaldTrump)接受敗選的現實。
廖士鋒
2020-12-07 06:10
評論
兩岸
觀點投書
軍事
多維觀點》戰爭並非虛言─武統風險的三大變數
很多人會用「走到歷史的十字路口」來形容當前兩岸關係。與之相伴的是越來越高的武統聲浪,以及越來越頻密的軍事動作,而民進黨政府的兩岸政策——積極與美共舞,聯美抗中,推動台灣走向實質獨立,讓武統越來越成為台灣未來很可能要面對的即時威脅。上期本刊已從戰略層面深度剖析,指出能不能避免武統實現和統,最終取決於台灣。本期封面故事,我們以公開資料和政治情勢為依託,從戰術維度進行細緻沙盤推演。
孫曉波
2020-12-06 05:4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