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界年度盛事雙11落幕,天貓官方日前公布中國消費者最青睞前十大台灣品牌。耐斯旗下有42年歷史的老字號洗髮品牌566,竟也榜上有名。更有意思的是,這次它熱賣的,竟是一隻在台灣鮮少人知的染髮筆。一支染髮筆,光雙11一天銷量就超過兩萬支,平常在台灣要賣一年之久。
攤開財報,近兩年可說是耐斯的豐收年,去年淨利較前年成長近38%,今年前三季淨利更比去年同期成長83%。
根據調查公司尼爾森調查,耐斯旗下的澎澎是台灣市占第一的沐浴乳品牌,台灣化粧品工業同業公會顧問周朝慶說,「根本是全壘打的程度。」屈臣氏調查,566是店內髮類品牌業績排名前十名,相較去年有兩位數成長。甚至,連旗下泡舒洗碗精也曾連續十年,蟬聯消費者理想品牌第一名。
這些老牌子,為什麼沒有被外商,甚至是日韓等新品牌淹沒,還能繼續成長?一段我們與耐斯營運長邱玟諦的對話,可見一二。
我們問她,耐斯靠一包洗髮粉起家,現在,中國消費者竟是從一支染髮筆開始認識它。她不介意嗎?
「什麼叫566?永遠是你頭髮第一選擇就好,」她說,永遠不要去質疑市場。
「想當然耳」思維進軍中國,兩次都踢鐵板
市場需要什麼,就給什麼,千萬別「想當然耳」。
這是耐斯從挫折中學會的事。它在1996年進入中國。當時澎澎在金門銷售,是中國人必買商品,它理所當然推論,澎澎到中國一定賣得動。結果,長江以北生活習慣和沿海差太多,前者天氣酷寒,不一定每天都洗澡,但要洗,就要能徹底清潔,與澎澎強調滋潤的訴求相悖,因此踢到鐵板。
2017年底,耐斯受邀到天貓開起跨境電商,正逢566香水系列洗髮精大賣,又想當然耳將它做為主推商品。誰知道,這「根本是大紅海市場!」
競爭激烈下,「我們賣了很多,但促銷價格低,賺了流量,卻沒賺到獲利,」邱玟諦說。
最後,耐斯低頭看數據,才發現大家會喜歡酷似睫毛膏的染髮筆,有市場需求,且競爭者少。「中國大數據是很驚人的,按照他們內部說法,一個人可以扣兩萬Code(追蹤碼),難怪它(天貓)可以推薦這麼精準。」她瞪大著眼說。
賣出心得了,她又掏出另一隻新產品——防碎髮神器。綁馬尾時掉下來髮絲被稱為碎髮,用加膠質的刷子一塗上去,頭髮就不會掉下來了。這支大家根本想不到的產品,也是透過數據倒推才發展出來。
網路迭代邏輯做生意產品做到70分,就先出手
過去,耐斯一年賣20款新品,現在手上已備好30款新品,農曆年後要在天貓推出,推估明年新品甚至可能破百款。但量一下增加這麼多,公司能量夠嗎?怎麼可以做到100分?
邱玟諦卻說,別先想難度,先做下去。「事情不用做到100分,70分就要先走了。」
但如果客戶不滿意怎麼辦?「不如在70分,就先聽到一些叫你改的方法,世界上不會有什麼100分的事情。」「70分會有很多Noise(雜音,100分也會有)。」這或許就是耐斯能至今長青的秘密。用網路業的迭代邏輯在做生意,566洗髮精的故事,是最好的例子。 (相關報導: 雙12不要買錯!為什麼「無印良品」商標被中國山寨註冊,日本原廠反成侵權者? | 更多文章 )
首先,迭代要跟著客戶需求變。邱玟諦說,重點是抓住改變節奏。比如,早期物資缺乏年代,就推豐富營養的蛋黃素洗髮,讓大家覺得很滋養;接著市場追求天然,就要有零矽靈洗髮乳;之後,美妝界鼓吹頭髮是女人第二張臉,就改賣滋潤受損髮絲的乳木果油產品;最後用了一陣子後,頭髮有了油卻變塌,就得加蓬亮分子,讓頭髮又蓬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