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不欠國民黨,也不欠民進黨,政府不是靠兩黨接濟的小三,人民也不是兩黨豢養的寵物。
國民黨「建設有功」,但台灣社會也竭力供養龐大的黨國扈從體系數十年。民進黨爭取「民主有成」,但台灣老百姓也回報了三任總統政權,以及2016年行政、立法完全執政。
然而,老百姓對兩黨投之以桃,兩黨報之的卻是酸澀難嚥果實,筆者在《香港槍響打掉國民黨、民進黨、中國共產黨的唬爛面紗》一文中,評論香港槍響戳破民進黨「民主國家出兵救台灣」的台獨神話劇本,也指責國民黨無力提出「九二共識的下一步」,並指出中國共產黨的統一選項毫無誘因。
自從香港槍響以來,蔡英文總統甘當美國馬前卒倒不是新聞,而國民黨近日最大樁兩岸新聞,居然是吳敦義主席派特使「密會國台辦」主任劉結一,而不是率先提出「修正或擴充九二共識」的政策、理論、作法,或是針對香港反送中的通盤論述。如此作派,不但無助於兩岸情勢明朗,更在人民心中增添不信任迷霧。
2020年總統大選,台灣民眾完全有必要睜亮眼睛,用這輩子最嚴格的態度去審視,新一任總統可否為中華民國設定全新道路?
傳統之見,維繫國家安全無非是靠「軍事」、「外交」以及「對岸的善意」。
以「軍事」而論,台灣當然要維持軍購,即便沒人敢說明美國開給台灣的採購價,總是比其他國家昂貴是什麼「居心」跟「情誼」?
以「外交」而論,香港槍響後,世界各國對於「中國內政」的尊重,以及各種不痛不癢的聲明,加上精明絕倫的美國川普總統,竟然在全球輿論注目下,把香港事務綁成中美貿易戰談判籌碼,種種現象,都足以讓台灣人認清自身命運寄託於「大國角力」的籌碼競賽中,有多麼的不切實際。
第一:要找出除了外交跟國防以外,建構「防衛體系」的新型態戰略。
第二:要為兩岸事務爭取「時間」,讓台灣有時間佈建新的兩岸局勢。
第三:要把「中國民主化」作為中華民國的政治目標,這才能根本性消除戰爭風險。
作者認為,建構「防衛體系」的新型態戰略、為兩岸事務爭取「時間」和把「中國民主化」作為中華民國的政治目標,是三大兩岸關係突圍要點。(示意圖,顏麟宇攝)
第一個突圍點:兩岸關係,從「緩」字訣重新開始
其實中國大陸跟台灣雙方都需要「時間」,中國大陸要爭取時間徐圖爭霸,第一要務穩固政權,第二要務抗衡美國,第三要務經濟發展,中國大陸需要無窮多的「時間」,一項一項處理好壓在頭上的幾座大山。台灣方面也需要時間,用「不失之躁進的積極」找出爭取求生,甚至破蛹而出,羽化成蝶之道。
一般人都把中共看成一個「整體」,其實是很大的錯誤,台灣隨便一個小政黨都可以派系分裂到快滅黨,中共內部對台系統當然也有「主張兩岸戰爭的鷹派」跟「主張兩岸和平的鴿派」,當民進黨不斷刺激中共而洋洋得意時,中共領導人不但不會畏懼,而是內部鷹派的主戰聲量會壓制鴿派,當中共鴿派被中共領導人及民進黨羞辱到失去政策話語權時,鷹派統轄的解放軍就有正當性可以整隊出發了。
(相關報導:
杜宇觀點:台灣迷幻的亡國感
|
更多文章
)
筆者在此指出,「台獨基本教義派與中共鷹派在不自覺狀況下,意外成為彼此戰略盟友,雙方聯手夾擊以和平為念的兩岸鴿派人士,使台海形勢朝向戰爭演進。」這個觀點讀者不妨思考一番。
若要談「緩」字訣,發揮到淋漓盡致的人便是馬英九前總統,他用「和中、友日、親美」讓中共「打」不得台灣。再用「九二共識」、「外交休兵」開啟全面交流,讓中共「罵」不得台灣。接著舉辦「2015年馬習會」讓中共只能「捧」台灣。讓中共對台「不能打,不能罵,只能捧」,若說馬英九是中共鷹派「最難纏的對手」,是真正把「緩」字訣發揮到淋漓盡致的領導人,有過譽嗎?
2020年,我們需要選出一位善用「緩字訣」的總統,來處理劍拔弩張的兩岸關係,讓中國大陸繼續去與美國角力世界第一強國的地位,而讓台灣有時間厚植自身實力。
第二個突圍點:台灣要找出除了外交跟國防以外,建構「防衛體系」的新型態戰略。
基石假設1:台灣運用軍事跟外交去抗衡世界第二強國,「有形資源」的抗衡終將失效。
基石假設2:世界各國「理性自利」,台灣必須使「各國把生死攸關的利益結構」放在台灣島嶼,才能得到奧援。
接下來,筆者要依據這兩個基石假設,推導出「新一任總統可以用來防衛台灣的六脈神劍」,這套論述是依據台灣現有資源,務實推導,得出防衛台灣的六套戰略佈局,希望可以幫助新一任總統,架構出務實有效,且能幫助台灣產業升級的「人類文明防衛武器」。
作者認為,前總統馬英九將「緩」字訣發揮到淋漓盡致的領導者,是中共鷹派「最難纏的對手」。(資料照,顏麟宇攝)
第一劍:醫學防禦體系(台灣人救全世界的命,全世界才會救台灣的命)
世界各國不會把救台灣人性命當使命,這是人之天性,但若反其道而行,台灣主動去救全世界的人命呢?台灣醫療水平本就站在世界前沿,如果投注更巨額的資本發展世界第一水平的「重症治療中心」、「癌症治療中心」、「愛滋病治療中心」、「生殖醫學中心」、「器官移植中心」、「人體實驗中心」......甚至嘗試去發展全球在法規、道德尚有紅線的醫療技術,例如「人造器官」、「基因序列改寫」、「複製人」......
如此一來,必定吸引各國政治領袖、政商權貴紛紛來台就醫,他們本人或家人在「生死關頭」對台灣的依賴,就會在全球政經體系內,成為一股保護台灣的潛在力量。
如果A國總統在台北就醫,B國總理的媽媽在台中住院,C國國防部長在高雄等待試管嬰兒結果......同時有數百位各國達官顯要在台灣治病,那解放軍要投放飛彈時,這幾個國家的軍隊會不會卯起來關切戰情?各國權貴背後的政商媒體網絡,會不會拼命督促該國政府要對台灣安全採取積極態度?好歹嚴正表達不准攻擊某些地區,直到他們的達官顯要安全撤離為止吧?
第二劍:民主智庫防禦體系(運用中華民國在五千年文明中的民主位置,幫助中國民主化)
中華民國在台灣實現了中華文明五千年來第一次全民投票制度,國民黨史是一段推翻帝制走向共和,乃至從威權走向民主的過程,而民進黨在西元2000年成為中華文明史上第一個透過民主程序取得政權的在野黨,這些都是中華文明前所未有之大功業。
(相關報導:
杜宇觀點:台灣迷幻的亡國感
|
更多文章
)
100年後的子孫,他們的歷史課本會寫哪個政治人物收回扣?哪個政治人物被跟拍嗎?不會!完全不會!會寫進史冊的是,西元1996年,中華文明施行了五千年來第一次全民直選國家領導人。西元2000年,中華文明順利完成第一次民主化政黨輪替。
台灣人把一些在歷史長河來看,短週期的意識形態看的太巨大,卻又把一些歷史長河中,真正巨大璀璨的民主成果棄之如敝屐。
筆者所提的第二劍,就是要台灣人向世界高舉我們在五千年長河中創下的不朽民主成就。
台灣應該要在全世界的自由主義陣營建構一條「促成中國走向民主化」的思想戰線,開放國史、國民黨史、部分情報資料,成立「中國民主化研究中心」,全力爭取「中國民主化」學術題材的全球研究樞紐位置。
「中國民主化研究中心」積極與世界各國智庫、頂尖大學、政府機關建立研究同盟。主動邀集世界各國一流學者、國安官員、政治領袖來台擔任訪問學人、開設研討會等,透過大量的媒體報導、學術研究成果。甚至鼓動各國政治學者改寫政治學教科書,讓接下來幾十年,各國政治系大學生都讀到「中華文明五千年來第一次西方民主:中華民國經驗」向全世界昭示「台灣經驗」在全球政治秩序中佔有的關鍵位置。
筆者認為,「改變台灣就是改變中國,改變中國就是改變世界」,世界上沒有第二個地方比台灣更有資格自我定位成「改變中國」的支點。
以全球知識份子對中國的正面期待做戰略防線,以渴望政治轉型的中國大陸基層民心佈建戰略縱深,讓世界認定「台灣乃是中國民主化的希望與象徵」,從而對想要融入世界的中共產生道德制約力,避免中共對台「擊垮中國民主的希望」,令大陸當局對來自全球的思想壓力保持惕勵跟警醒,藉以自強不息。
作者認為,台灣應該要在全世界的自由主義陣營建構一條「促成中國走向民主化」的思想戰線,「改變台灣就是改變中國,改變中國就是改變世界」,世界上沒有第二個地方比台灣更有資格自我定位成「改變中國」的支點。(示意圖,朱孟庠提供)
第三劍:產業防禦體系 (打造全球大廠測試新興科技的「智慧城市實驗特區」)
前兩點談了如何建構全球「政商菁英」、「學術菁英」對台灣的依賴和支持之後。我們接著自問一個問題,如果台灣挨了飛彈,「矽谷科技菁英」會怎麼做呢?
筆者認為他們不在乎台灣命運,而是會擔心中國市場是否因為戰爭而停擺?大陸生產線能不能如期交貨?大陸股市會不會大幅下跌?要怎麼把資金轉移到安全的金融市場?如果各位看到這麼多台灣企業一惹上大陸就立即道歉支持祖國統一,難道還能相信外國企業將替台灣發聲?
「他不會痛,是因為你的死活跟他沒關係」如果我們循著這個線索去反思,重新定義問題為:「要怎麼做,我的死活才可以跟他有關係?」去深思如何與全球科技菁英建構一條生死相伴的紐帶?如此一來,思路就截然不同。
怎麼做?台灣的「市場腹地」永遠比不上中國大陸,研發技術難以企及美國、日本、韓國,台灣名震全球的科技代工業早已外移,此刻的台灣,如何重新在全球科技變遷中找到獨特位置呢?
我們想一想,台灣的城市風貌、地景、都市化的狀況,和中國大陸進步城市、南韓、日本、香港頗為相似,若能在雙北找尋一大塊地進行造鎮,打造「智慧城市實驗特區」,並由立法院通過「智慧城市實驗特區專法」,授權全區採用最新科技打造示範城市,不受現行法規規範,讓各種科技在特區內可以測試施行。
(相關報導:
杜宇觀點:台灣迷幻的亡國感
|
更多文章
)
邀請全球各大科技企業來競標營運,將此實驗專區視為各大企業向亞洲各國政府兜售「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的「超大型Demo Room」,將原本還在試驗階段,但礙於法規無法進行大規模施行的科技成果,拉到台灣的智慧城市實驗特區進行實戰驗證。
特區內大量採用物聯網建置、5G通訊、虛擬貨幣、臉部辨識、無人超市、無人駕駛車、AI城市管理、醫療大數據、區塊鏈政府、工業4.0等等......將各個子項目分切,分別委託由全球各大企業來競標營運,合約期滿便要更換一次建置內容。
屆時,必定吸引各國的元首、部長、市長、科技產業鏈高層主管前來參訪,各大科技公司CEO也要每隔幾個月就飛到台灣親自勘查「智慧城市實驗特區」的建置情形,並親自在這座特區內向各國官員解說智慧城市的可操作性跟建置願景。當然,為了服務來自亞洲各國的客戶,外商勢必要在台灣擴充營運與業務總部,並派駐研發團隊在台灣,便於維護跟建置所有開發項目。
如此一來,台灣就有機會躍升成為全球科技業的閃亮明珠,讓世界各國CEO們主動替我們邀約國際客戶、外國官員:「我們在台灣搞了一座智慧城市,PPT上面所有技術跟產品都在那邊實際建置了!我們下週飛去看看如何?」
如果在台灣跟全球科技業者之間架構出這條紐帶,形同讓科技CEO成為台灣的國際公關主管,每天都有一大票外商高層陪著各國官員在特區內考察智慧城市,中共好意思無聲無息把飛彈扔過來?
作者建議,可在雙北找尋一大塊地進行造鎮,打造「智慧城市實驗特區」,並由立法院通過「智慧城市實驗特區專法」,授權全區採用最新科技打造示範城市,不受現行法規規範,讓各種科技在特區內可以測試施行。(@pixabay)
第四劍:文化防禦體系 (用故宮國寶向全球闡述中華文化道統及兩岸歷史脈絡)
談完了如何創造「政商菁英」、「學術菁英」、「科技菁英」和台灣的連結後,接著討論如何將影響人類思想與藝術的「文化菁英」也拉進防衛台灣的國際體系之中?
台灣島嶼上,有兩項元素能夠讓台灣在國際上針對「中華文化繼承者」的身份驗明正身,第一是延續自夏、商、周的道統及中華民國史觀,第二便是「故宮國寶」。
故宮國寶是五千年文明的見證,台北故宮擁有近70萬件館藏,卻因受限於空間,以及考慮文物保存,實際展出的只有約3000件。筆者建議,應啟動大規模的「複製文物」、「數位典藏」計畫。
以「逐步解密故宮隱藏文物」為號召,在實體活動上,在台灣各地舉辦「複製文物」展覽,也可將複製文物出借至國外參展,因採用「複製文物」可以不恤損傷風險大量在全球舉辦活動。另一方面,以數位典藏方式揭露近70萬件文物,必可在國際文化界、藝術界、收藏界、學術界刮起一陣「中華文明:台灣風」。
此外,也可獎補助國際文化團隊來台拍攝中華文化主題的創作,不論是寫作、繪畫、影音、電影、音樂、雕刻.......逐案審查有國際能見度的人文藝術計畫案。
如此一來,必能與中共一爭中華文化的論述權,也可使國際文化界透過來台參觀、創作、線上閱覽數位典藏,而去了解「中華文化」與「兩岸分治」的歷史脈絡,從而找出一群擁有思想能量的「友台派、親台派國際文化友人」,在國際上也會出現許多「以台灣為背景的中華文化衍生創作」,乃是運用藝術感染力,將「台灣的地位與價值」放進文化人心中的突圍良策。
(相關報導:
杜宇觀點:台灣迷幻的亡國感
|
更多文章
)
第五劍:青年防禦體系(讓兩岸青年到彼此的土地Gap year旅行)
兩岸之爭,與其說是「軍事之爭」,不如說是「制度之爭」,與其說是「制度之爭」,更不如說是「人心之爭」,是未來兩岸人心渴望民主自由,或是開明專制的基礎運作系統之爭。
平心而論,在我們高舉民主大旗時,台灣人應該要負責任的自問,台灣人近幾個月都因台式民主大吃芒果乾,自己都如此恐慌焦慮,反思台式民主有沒有能力創造出跟中共一樣的經濟、建設、科研成績?
但我們仍要呼籲,如果中國大陸對自身具有「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妨讓下一代大學生將「來台火車環島、單車環島」當成畢業旅行,或是GapYear、打工遊學,台灣有同樣選送大學生在畢業前到大陸旅行一段時間,初步可以依據經費各自選送一萬名,接著逐年提高。
當然也可以兩岸政府各自籌資,補助青年學子,把沿途見聞記錄下來,做成書籍、節目、直播,讓未能成行的兩岸民眾,也能用「年輕人的視角看兩岸」。
也許下一代的大陸年輕人會倒過來覺得「恩,就讓台灣人平安活在那裡也挺好,溫柔和煦,民主自由,當作大陸持續學習的目標,沒必要急呼呼的攻打台灣。」台灣年輕人也可能覺得「年輕人為何不加入歷史文化一脈相承的中國大陸市場把握機遇呢?」如果100年後,大陸的年輕人希望台灣維持現況別統一,而台灣年輕人反而想要加入中國,這種事也很難說呀!但總之,未來的兩岸年輕人勢必不會把戰爭當選項。
作者認為,如果中國大陸對自身具有「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妨讓下一代大學生將「來台火車環島、單車環島」當成畢業旅行。(示意圖,見素影像提供)
第六劍:法規防禦體系(能夠為六脈神劍提供法源支持的立法院)
以上提的五劍,必須以「第六劍:立法權」做基底,為一切開創性的作為提供法源依據跟財務預算,別看立法院終日亂哄哄,事實上,民進黨讓我們見識到,立法成立「促轉會」、「黨產會」都只是舉手之勞,一舉把轉型正義的進度大幅推進,筆者在此並無貶損之意,甚至認為若非如此決斷,國民黨必然在轉型正義議題上以拖待變,不利於儲備「幫助中國民主化」的論述養分。
筆者以此為例,說明如果立法院有一群領導得宜,懷有時代魄力,願意貫徹政策意志的立法委員,必然可以快速的推動各種法規開放,為整套「六脈神劍防禦體系」建立最堅實的基底,使筆者所言不是天方夜譚。
2020年,台灣需要一個「真正的立法院」,幫助中華民國施展六脈神劍,走向世界中心。
縱上,筆者所提的「新一任總統防衛台灣的六脈神劍」,分別為:
第一劍:醫學防禦體系(台灣人救全世界的命,全世界才會救台灣的命)
第二劍:民主智庫防禦體系(運用中華民國在五千年文明中的民主成就幫助中國民主化)
第三劍:產業防禦體系(打造全球大廠測試新興科技的「智慧城市實驗特區」)
第四劍:文化防禦體系(用故宮國寶向全球闡述兩岸歷史脈絡)
第五劍:青年防禦體系(讓兩岸青年到彼此的土地Gap year旅行)
第六劍:法規防禦體系(能夠為六脈神劍提供法源支持的立法院)
筆者所建言之六脈神劍,樁樁件件,都有「實務作法」,都不是打高空或亂評論。並不僅有防衛台灣的用途,新一任總統若是真能施展開來,必將帶動台灣在醫療、科技、文化全面性的產業升級,此乃「存國、救國之道」,更是「強國、興國之道」。
台灣人當然不可能接受把自己成為「一個中國:政治上的台灣特區」,但我們可以把自己定位成「一個中華民族:人類文明實驗區」。
筆者通篇不提九二共識,並非不重視井二共識,而是希望國民黨人理解,他們終日呢喃的「九二共識」是一種「創造性模糊」,是為了讓兩岸政府暫時擱置意識形態爭議,先開啟實質交流。九二共識在馬英九總統的年代是兩岸的定海神針。但對此刻缺少兩岸戰略思維的國民黨而言,九二共識就是屁股底下的一根針,一碰到就彈起來,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百年大黨,難有洞見超卓之才,實在嗚呼哀哉。
文章的最後,想起一位朋友提醒過我,台灣要彰顯一切價值,都必須要有跟國際打交道的能力。
因此,台灣必須要有一位擁有跨國視野、跨文化視野、跨領域視野的領導人,才有足夠的力量,帶領台灣揮舞這套六脈神劍,不只要防衛台灣,更要帶領中華民國站在示範者的高度上,替來日中國,乃至整個中華文明未來的華麗轉身,提前點亮一盞燈火。
2020,有沒有新一任總統,能夠運用「醫療」、「民主」、「科技」、「文化」、「青年」,讓台灣走向中華文明的樞紐、世界的中心。
結語
關於「兩岸的未來」這個大哉問,筆者一直自認年歲尚輕,見解粗糙,應當勤學寡言,期盼必有「那個人」是能人異士,胸懷家國,可以提出「那個聲音」跟見解,力挽狂瀾。
然而近年以來,觀遍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發現「那個人」就是「沒有人」,「那個聲音」若不是降派的低喃,那就是找死派的痴吼,再聞之,已是香港八月街頭槍響。輾轉反側,筆者只能不探毀譽,勉力行文,寥寥幾千字,豈能述說兩岸分治70年波濤的萬分之一?只是盼拋磚引玉而已。
(相關報導:
杜宇觀點:台灣迷幻的亡國感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