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4次獲選年度最佳分析師,為什麼他勸散戶:「選股是浪費時間」?

張化橋曾在投行贏得眾多客戶青睞,多年後他卻主張一般人應透過被動投資累積資產(圖片來源:復星國際)

你應該知道的是:前瑞銀中國區研究主管張化橋離職後,透過一系列著作解釋為何散戶難以在市場生存。他看好金融業、公用事業的觀點,以及對股市中常見「地雷」的分析,十分值得投資人參考。

這篇文章也能用聽的!歡迎你收聽這集節目,留下你的寶貴意見,並且給我們打五顆星評分!記得留下你的收聽感想,如果你有更多想了解的主題,也務必告訴我們!

 

老實說,入行前幾年,我一直有「頭銜迷思」。我認為一個人官位越大、職務越威風,他們說的話也應該更有洞見。尤其是金融業,外資首席分析師既然叫做「首席」,意見當然有參考價值,也非常適合我在報導中引述。所以當張化橋在書中明白寫道:「散戶選股,很可能是在浪費時間」,當時我頗為震撼,後來下筆又是十分尷尬。

誰是張化橋?他曾任瑞銀UBS中國區研究團隊主管,在1999年到2006年之間,張化橋帶領的研究團隊連續5年被機構投資者雜誌(Institutional Investor)評選為「最佳中國研究團隊」;他本人也連續4年被亞元雜誌(Asia Money)評選為「最佳中國分析師」。這樣的資歷,應該讓人對他的研究功夫有幾分信心。金融海嘯期間,張化橋轉戰國企深圳控股,然後回到瑞銀做了3年投資銀行主管,又在廣州奮力推動小額貸款業務,現在他擔任復星國際等幾家公司的獨立董事。

回顧2000年到2003年,這段期間中國剛剛加入WTO,民營製造業飛速地在大陸成長,許多茁壯的企業來到香港上市,張化橋在瑞銀任內協助推動港股的民企指數,也大力介紹民企發展,當時香港媒體封他是「民企之父」。但他也曾因為發表了質疑公司前景、甚至涉及造假(歐亞農業、格林柯爾)的報告,他一度因此捲入訴訟。由此可見,張化橋富有擇善固執的脾氣、不是只會說好話的分析師。

最初,朋友送我張化橋寫的「一個投行分析師的叛逆宣言」,時當金融海嘯過後,我因股災賠了很多錢,心灰意冷,自我否定。拿到這本書,我心想:「這下走運了,外資研究主管一定很懂投資,我要好好學習他怎麼炒股!」想不到在書中,張化橋反覆坦承自己歷來做過多少愚蠢決策,主動投資者可能面對哪些挑戰、心理誤區,想拿下超額績效又是何等困難。

坦白說,讀到這些心路歷程,我一開始很困惑,甚至懷疑他藏私,但是當我看完全數著作,忽然有種茅塞頓開的感受!他陳述的觀念令我受用匪淺,因為讀過這幾本書,改變後來十多年財經記者生涯,當然,個人投資也因此避開很多地雷,在此我必須向張化橋致謝。 (相關報導: 抽中就賺20萬!興櫃股王昇佳即將掛牌上櫃,今起公開申購 更多文章

張化橋著作金句選錄:

分析,但不要預測。

選公司很重要,選產業更重要。

一邊配息一邊集資的公司很不正常。

少看利潤成長率,多看利潤率。

選股時,如果你需要詳細的估值模型,才能確定某公司究竟價值$3.32還是$3.41,這不是可笑嗎?

股市裡有三種地雷

在第二本著作「避開股市的地雷」中,張化橋提到股市至少有三種地雷,首先,公司自己就是地雷催生者。公司可能作假賬,報喜不報憂,挪用公款,或者在一些小地方有意無意地犧牲了股東權益。他提醒,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上市公司並不會淪為「地雷股」,也就是說,公司不會下市,而地雷將以獲利莫名其妙銳減,或者永遠做不到宣示目標等形式來呈現。時間有限、研究資源有限的散戶,根本察覺不到企業種種微妙改變,只能默默承受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