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Q1賺翻,股價卻不漲!投資人疑惑:到底在等什麼?專家曝1關鍵

儘管財報亮眼,鴻海股價卻未如預期上漲,甚至一度下跌。(資料照/柯承惠攝)
目錄

鴻海(2317)第一季財報繳出亮眼成績單,營收、獲利雙雙創下同期新高,讓不少投資人滿頭問號:「這樣還不漲,到底在等什麼?」對此,知名財經作家艾蜜莉在臉書貼文分析指出,市場邏輯並非財報公布就一定上漲,股價走勢受多重因素影響。她強調,短期波動無需過度解讀,更應關注鴻海在AI伺服器、電動車及全球佈局上的長期價值。

鴻海Q1營收獲利雙創新高:AI伺服器與電動車成亮點

鴻海2024年第一季營收達到1.64兆元,年增24%;稅後淨利421億元,年增率高達91%,每股盈餘(EPS)為3.03元,皆創下歷年同期新高。這項優異表現主要歸功於AI伺服器的強勁需求。AI伺服器與通用型伺服器營收年增率均超過50%,其中GB系列大部分產品預計在第二季交貨。鴻海全年目標是讓AI伺服器佔整體伺服器營收的50%以上,規模突破兆元,展現從純代工轉型為高門檻、軟硬整合解決方案供應商的決心。

此外,電動車業務也有實質進展,鴻海與三菱合作、Model B將在下半年量產,電池廠也已做好量產準備。電動車是鴻海「3+3戰略」的重要一環,涵蓋從車體、電池到充電裝置的完整佈局。

業外收益助攻,全球佈局展現避險與效率

除了本業成長,鴻海第一季的業外獲利也相當可觀。夏普(Sharp)終於轉虧為盈,貢獻了32億元的獲利,加上股市回升帶來的投資評價利益,讓整體財報數字更加亮眼。

艾蜜莉指出,鴻海目前全球據點多達233個,多年前就已開始執行「區域製造」概念。面對當前美中關係緊張與關稅政策變動,鴻海在全球多地(如美國、墨西哥、印度、越南、台灣等)擴大生產基地,不僅有效避險,更展現了企業的機動性與效率。

財報佳卻股價不漲反跌?三大率成關鍵

儘管財報亮眼,鴻海股價卻未如預期上漲,甚至一度下跌。艾蜜莉解釋,營收獲利創新高固然是好事,但這與股價漲跌的關聯有限,因為股價不僅受財報影響。若仔細檢視,可以發現鴻海第一季的三率(毛利率6.11%、營益率2.83%、淨利率2.79%),相較於營收和獲利,表現則顯得較為普通,這可能是股價未能即時反應的原因之一。

艾蜜莉總結,鴻海Q1財報基本面表現出色,營運方向也相當明確,包括AI伺服器營收目標破兆、電動車業務持續落地、以及區域製造的逐步開花。這些都顯示鴻海並非只是「蹭AI」的口號,而是持續在產線、技術與客戶端穩紮穩打地佈局。

她強調,投資鴻海應著眼於長期價值,而非短期的股價波動。股價短期可能受市場情緒、籌碼或其他因素影響,但一家企業真正的價值,在於它面對變局時,仍能持續在技術上進步、產線上擴張、策略上前行。

艾蜜莉也提醒投資人,若對個股有所疑慮,就應避免投資,或者像她一樣,持續等待更好的進場時機。

責任編輯/李伊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