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趨緩,至今未出現大規模的社區感染,但全民普篩仍是討論焦點。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9)日強調,檢視國際資料,發現多數國家選擇檢測抗體,但篩檢陽性率大多小於10%,不及群體免疫力形成的防護網;且若單一時間實施檢測,恐發生偽陽性狀況,導致民眾鬆懈防護。因此,研判在我國疫情控制良好的情況下,沒有實施普篩的必要。
針對是否應進行社區普篩,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說明,普篩的目的在於找出未知的感染者,但以台灣目前的狀況來說,並未發生大型群聚感染;且國內通報篩檢的定義寬鬆,只要醫師診斷時懷疑,就可進行檢測,已成功排除數以萬計的通報個案,額外再對數千人進行檢驗,並無意義。
李秉穎表示,指揮中心蒐集國際資料後,發現多數國家以抗體檢測為多,篩檢的陽性率大多小於10%,遠不及至少需50%以上民眾具有抗體才形成的防護網;另外,若在單一時間點檢測抗體盛行率,可能發生偽陽性情形,因而可能讓民眾自認已具保護力,忽略自我防護措施。
李秉穎強調,抗體檢測陽性者,是否確實具有保護力、能維持多久的時間,都還需要等待後續研究釐清,因此在尚無出現有效疫苗之前,仍須藉由民眾自身維持健康行為,才能因應疫情所造成的衝擊。再加上檢測核酸的結果,即使是疫情嚴峻的國家也僅在5%以下,故在台灣疫情控制良好的狀況下,沒有實施普篩的必要。
指揮中心也再次提醒,應持續遵守個人衛生習慣與咳嗽禮節,並於無法維持社交距離時配戴口罩。自國外入境者務必落實14天居家檢疫,如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聯繫衛生局或各縣市關懷中心,並依指示就醫,切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就醫時也需如實告知旅遊史、接觸史等資訊,供及時診斷通報。 (相關報導: 零確診中斷!國內今添1境外移入 20多歲男赴俄羅斯求學中鏢 | 更多文章 )
看更多【新冠肺炎疫情】最新報導:https://bit.ly/3aAQ9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