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效努力,反而讓你越忙越窮!給年輕人先蹲後跳的2個建議: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為什麼人總是陷入在「越忙越窮」的輪迴裡?(圖/取自pakutaso)

北宋詩人林逋說:少不勤苦老必艱辛,少能服老老必安逸。小黛我也想出身富貴,最好不用吃苦受累,更不需要為了生計辛苦打拼,就能夠隨心所欲衣食無缺。現實中,只有極少數的人是幸運兒,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也不會憑空掉下白花花的銀兩,想要過好日子就得靠自己的雙手掙來。所以囉,人生階段都有不同的生活考驗,該學習的知識,該奮鬥的事物,只有勤勞的付出,才能有所收穫;如果該努力的時候,選擇偷閒懶惰,未來等待你的就是一條坑洞不平的道路。

現在偷懶,未來你就會掉坑

「別人都在努力讀書時,我每天只想到網咖打電動;別人不斷地學習新技能時,我只想在速食店兼職打工」這是一位諮詢學員的真誠告白。也因為當初的懶散,現在他要比別人多吃十年的苦。年少不吃學習的苦,長大就要受貧窮的苦,春天不播種,秋天就不會有所收穫。

1. 最舒服的路,都是下坡路

如果你經常爬山,就會知道登山時最怕的是要連續陡坡向上,沒有好的腳力鐵定會氣喘如牛;相反地,只要看到下坡路,就會開心地往前衝,這時如果不小心,還會跌個狗吃屎。的確,要跳脫既有的舒適圈,挑戰全新的事物,你需要很大的勇氣;有想法的人很多,但真正付之行動做出改變的人,卻是少之又少但當你勇氣夠大時,任何人都攔不住你。

前幾天,有位好友跟我提起他的女兒今年要從大學畢業,正在糾結是否繼續攻讀碩士還是選擇就業。因為朋友女兒念的是化工科系,學校重視實作,所以這幾年從早到晚不斷地做實驗,做到手上的皮膚變得粗糙,有時候還會被化學藥劑灼傷。當然父母很心疼,希望女兒可以轉行做點輕鬆的工作,順便找個長期飯票嫁人。有想法的女兒當然是自己說得才算,她主動到應用材料公司應徵當實習生,希望以後朝研究路線發展,可以產學合一加強自身的專業能力。

俗話說 : 「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耐得住寂寞,才能守住繁華」。安逸的生活過久了,會消磨人的鬥志,讓人產生懶惰的心理。惰性成為了習慣,就會失去向上的動力,一旦遇到家庭、職場中有重大巨變,就沒有足夠的能力作出反擊。如果你選擇過安逸的生活,等於是把自己置於危險的境地,你若不努力,誰也無法給你想要的日子通常,可以讓你慢慢地、舒服走的路,都是下坡路,只有連續上坡才是難走的,當你翻過山頭,才能夠登高望遠,看到不同的風景。

2. 勇敢踏出舒適圈

《當一切改變時 : 就改變一切》的作者尼爾·唐納德·沃爾什曾經說過:「生活從舒適區的結束開始」,當你走出局限的視角,以更大的視野看待一切,並深入內在探索,你會發現所有的改變都是為了讓你變得更好。有心理學家把人類對外部的認識分為三個區域:岸邊、淺水區和深水區岸邊對應的是「舒適區」,對一位不會游泳的人,岸邊是最安全的,但海水潮起潮落,這時岸邊也可能變得不安全。當我們無法拓展自己的能力學會游泳和潛水,舒適區就會越來越小,只要遇到大浪來時,內心就會充滿恐懼不安。 (相關報導: 寫給30歲到40歲的你:生活品質、賺錢和職涯目標…在人生最精華階段的中肯建議 更多文章

曾經有位好同事,有著令人羨慕的職業和身份地位,但她在40歲時選擇轉換跑道,進入創投界,她說:「我想讓自己重新歸零、重頭開始,和年輕人一起打拼,享受每天一早醒來就開始腦力激盪的快感;我現在腦中想的,都是如何幫助別人創造更多的事業商機」。剛開始,許多人都認為她沒事找事做;後來發現,越來越多的人也選擇跳出原有的生活和工作模式。為什麼呢?你應該有聽過產品週期理論吧! 人也是個產品,我們賣的是專業、工作能力和人脈關係,當你的專業能力已到達成熟期時,價值就開始下降;如果這時你無法再次拉高自己的價值曲線,最快的方法就是打掉重練,創造一個全新、有賣點的商品只有懶惰的人,才喜歡呆在舒適區,不想追求夢想做改變。所以,你要勇敢跨出舒適圈,才能活成你想要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