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MingleEvent請來Wharton學長Arthur,曾在台積電、台灣大哥大集團擔任人資主管的他與大家分享,如何透過問自己對的問題,找到人生中的志業。Arthur幽默的演說,逗得台下觀眾哈哈大笑,相信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個滿載而歸的夜晚。

找到個性、興趣及能力的交集,是人生一大樂事
身為一個面試過千人以上的高階人資主管,Arthur認為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基本心法就是要了解自己,而這也是很多人的職涯拼圖中,最缺乏的一塊,他說:「職涯路上,最甜蜜的事就是找到個性、興趣及能力的交集。」
如何透過個性、興趣、能力這三個常見到的字眼,檢視自己的職涯?Arthur分別解釋三個字的意義,「個性是一種傾向,說的是喜歡的人或事,重視大局或細節,人的個性與生活背景較為相關,比較難改變;興趣則是你做了會樂此不疲的事;能力談的是你擅長的事,簡單說就是你不費吹灰之力,也能做得比別人快又好的事。」
要找到這三點的交集並不簡單,Arthur提醒大家:「在學校或職場,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擅長,而是『被擅長』,你若一件事做得不錯,老闆就會叫你繼續做,久了你也會以為自己擅長,忘了回頭看事情的本質,發現自己其他的能力。」
Arthur認為,若一直在做同一件事情,會喪失挑戰其他事物的機會;而「能者多勞」看似很好,是獲得老闆肯定的象徵,但最後卻時常演變成「能者過勞死」。他說,除了擅長還不夠,還得思考自己是否喜歡這份工作,「若你每天不想起床上班或每天下班,覺得壓力很大、身體不舒服,就要仔細考慮自己到底喜不喜歡這工作。」
說到這就讓我想起,我在MBA畢業後曾擔任避險基金的分析師,很多人說能在金融風暴期間找到工作很好,老闆的金融業背景、創業理念都很好,能從老闆身上學習到的東西很多,但我只記得每天要去上班時,心跳特別快,壓力非常大。說來有趣,我的MBA實習就是在金融業,我也一心認為自己該往金融業發展,或許要在高壓情況下,才讓我明白,金融業並不適合我吧。
找職涯方向就像找北極星,踏出第一步最重要
思考職涯是一輩子的事,現在有許多學生在校選課時,已經懂得為職涯鋪路,Arthur說:「我也是工作20年,才慢慢發現自己很會找問題,又擅長解決問題,所以我就不適合在一般企業工作,別人會覺得我一直在找麻煩,但是我適合當顧問,替公司找問題。」
他認為找職涯方向,就像是尋找北極星,「在這過程中你可以大膽的嘗試及犯錯,重點是要踏出第一步,從了解自己開始。」
有觀眾問道,轉換職涯跑道要付出代價,如何在換工作之前,知道自己適不適合?Arthur說,可以嘗試評估職涯市場的供需,「要先了解自己,特別是你的個性、興趣及能力的組合,能提供的價值為何,而這個價值在需求端有多大、需求端願意付多少錢。」 (相關報導: 想轉職?前台積電人資主管:找到「這項能力」讓你戰勝任何挑戰! | 更多文章 )
我了解全職工作不像實習,要轉換跑道得審慎評估,所以,我當場也建議大家透過校友、活動認識業界人士,先了解工作性質。對於工作年資較淺的朋友,換了一個錯誤的工作,對履歷不會有太大的傷害,至少以申請MBA來說不會有太大影響,但是這個轉職不能跟你過去的工作經驗有太大出入,也不能只做3個月、半年就換,至少得累積9個月至一年的經驗,才不會讓履歷看起來太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