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與官員的互利關係:《低端中國》選摘(2)

作者說明,中國工人應徵工作一經錄取,第一天就要交100元人民幣(約12美元)的登記費,這筆錢不退,而春絲企業每逢雇工旺季,譬如農曆春節過後,就故意多錄取工人;這是他們的搖錢樹。(示意圖非本人/取自BBC中文網)

鴉片這個角色從東莞退出之後,舞台上現在換上來的是另一種「壞東西」,那就是娼妓業。蓬勃的娼妓業使東莞博得了「中國性都」的稱號,而這裡的娼妓業之所以如此發達,主要是拜台商所賜。台商大部分都把老婆留在台灣,自己過來東莞。他們的老婆住在海峽另一邊的台北、台中等城市。大量台商,估計大約有50萬人聚集在這裡,為了供應他們的種種需求,很多基礎設施因應而生,其中包括一部分風化業,幾百家三溫暖為台商提供一種按摩服務,也就是年輕女子將按摩油抹在乳房上,然後在客人身上磨蹭。

從事這個悲慘行業的女人、女孩子數以千計,他們其實都是從中國各省來的外地人。東莞台商的子女,如果有跟過來的話,上的是台商自己的國際學校(但是習近平上來以後便開始禁止台商子女使用台灣的課本,必須使用中國那些充滿政治宣傳的教科書),看病有台商專屬的醫院,想吃什麼有「小台北」飲食街。在「小台北」窄窄的一條街上,兩旁的餐廳、小吃店販賣珍珠奶茶、牛肉麵等餐點飲品,人行道上有幾間像台灣到處可見的那種販賣檳榔的玻璃亭子。檳榔是一種核果,抹上石膏放在嘴裡咀嚼,可以提神;人行道地面上到處可見血紅色檳榔汁。

東莞市中心高價精品街東城區矗立著一座「東莞台商大廈」,樓高289米,層數68層;始建於2008年,中途歷經全球金融危機,出口廠商受到嚴重打擊,致使建程停頓,拖延多年之後才在2013年落成。剛落成的台商大樓比當時東莞次於它的高樓高倍有餘,第6、7層是台商協會的辦公室,有一座中國式空中花園,花園入口是中國傳統的圓拱門,走進去之後是一方水池,池裡養著錦鯉,池邊種了一排竹子。

一天上午,我跑來這裡找老朋友樓達人,英文名字叫Hayes。1980年代他住在蒙大拿州小鎮蘇必略(Superior),協助朋友經營安全帽工廠。Hayes這個名字是那時候取的。1990年代初他跟著工廠搬遷到東莞。他苦笑著說,住在洛磯山脈那幾年真的很辛苦(我本身就是蒙大拿州人,所以我們雖然在那裡並不相識,但是在這裡卻成了他所說的「蒙大拿來的老朋友」)。身高6呎3吋的Hayes在那裡最先碰到的考驗是當地一個人對他有種族歧視。這個人一直以為他是美國原住民(Native American),後來聽到他講英文很流利但是有中文腔,才知道他不是。還有一次考驗是他為了抵禦蒙大拿的寒冬,沒問清楚就買了一件粉紅色的大外套。他穿這一件外套出門,立刻召來了幾個人訕笑。不過以他那高壯魁武的身材,他立刻震囁了那些人。

他現在是台商會的名譽會長,是住在東莞最久的台灣人,台灣人社區當中私下公認的有力人士,又是《台商》月刊的編輯。我等他開完會,等一下我們要一起吃飯。他把我領進台商辦公室的「展覽室」。展覽室牆壁上掛滿了大幅照片,都是歷任會長和來訪政府高官的合照;一張張桌子、檯子上面擺滿了精緻的花瓶、瓷盤,各界人士送這些東西來表彰台商協會對東莞經濟的貢獻。 (相關報導: 「每隻鞋底均有一滴真人血」超殺撒旦鞋商標涉侵權,Nike正式提吿 更多文章

我後來才了解,這一間展覽室是東莞台商和當地官員之間緊密關係的華麗「門面」。他們以各種方式表現這種關係,有時候很煩瑣,有時候很齷齪;前者譬如舉辦花瓶敬贈儀式,儀式之後繼之以有燕窩、魚翅、各類海鮮等菜餚的宴席;後者如宴席之後去三溫暖、卡拉OK「續攤」(去卡拉OK玩,一般一開始都是叫十幾個小姐出來排排站,讓男性客人挑選,選出來的小姐就是男客今天晚上的「伴」,要陪他喝酒,唱歌,有時候還有其他)。台商和官員進行這種交誼,交換的東西其實很簡單:台商、港澳商因為其原來所在地工資調漲或是政府實施環保的新規定,所以把工廠搬到這裡來繼續賺錢。官員呢,官員要的也是錢,方式是台港澳商把每年營收的一部分交給當地稅捐機關,要不就是直接賄絡官員,讓官員批准工廠擴建或對違反勞動法規的案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