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一個靠煽動仇恨、造成對立而崛起的政黨

筆者認為總統蔡英文(見圖)非但沒有盡到團結中華民國的責任,反而正在分化國家族群。(資料照,蔡親傑攝)

針對全美陷入因非裔男子佛洛伊德(George Floyd)遭白人警察跪頸致死而引發的暴動,前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Jim Mattis)發重砲抨擊美國總統,他說:「川普是我這輩子遇到第一個沒有試圖讓美國團結的總統,甚至連假裝嘗試都沒有,反之他企圖分化美國,我們正目睹這三年來,這種刻意分化的結果。」

馬提斯的這段話,把主詞換成蔡英文,一樣非常符合台灣政治的現況:「蔡英文是我這輩子遇到第一個沒有試圖讓中華民國團結的總統,甚至連假裝嘗試都沒有,反之她企圖分化中華民國,我們正目睹這四年來,這種刻意分化的結果。」

民進黨曾經是個有理想的政黨,在國民黨一黨獨大的時代,這個以「民主進步」為名的政黨是如此地讓人心嚮往之,然而,曾幾何時,民進黨以「仇恨」為選票製造機,逐漸把國家帶向分裂與毀滅!

製造仇恨,首先要製造共同敵人;有了共同敵人,就有了強大的向心力;有了強大向心力,就產生了共同目標,要製造仇恨,首要之務是將人民的痛苦導向一個「剝奪感」。

早年的省籍對立是建立在「外省人剝奪本省人」的論述,民進黨把基層民眾生活上的痛苦,大大地強化並歸納為是「外省人剝奪了本省人應有的福利!在我唸大學的那個80年代,「趕走外省狗」這種論調讓當時的年輕人十分慷慨激昂,而國民黨的「政權正當性」在當時就已經受到地基式的動搖了。

試圖團結本省人來打擊共同的敵人—-外省人,讓彈丸之地的台灣,從內部裂解,此為台灣的第一波分裂。雖然因為當時的國民黨仍掌握大部分的國家資源,致使民進黨尚無力興起太大風浪,但是,從此卻埋下了仇恨的種子,而民進黨也藉由仇恨外省人,成功地鞏固了自己號稱本土政權的地位,獲得了崛起於政壇的養分。

陳水扁第一次競選總統,打出「三級貧戶之子」的旗號,對抗的是「貴族出身」的連戰,此為貧與富的對抗,此時的我正值大學畢業出社會為生活打拼的年紀,民進黨成功地塑造出「底層人民為生活宵旰辛勞、而富人子弟坐享金山」的社會印象,支持阿扁等同於支持貧困而一無所有的庶民,老百姓票投阿扁多多少少是因為厭惡連戰家族富可敵國的形象,雖然連戰的富貴未必是因為剝削了貧困的庶民而取得,但是,如果我們回頭看國共內戰的歷史,不難找到類似的痕跡,那就是:貧民對富人所產生的「相對剝奪感」!

於是,再一次,民進黨成功地讓自己跟廣大庶民站在同一陣線,人民並不知道民進黨裡也有為數不少的「連戰們」,而傻傻地以為「支持民進黨,我就可以從三級貧戶之子晉身為富與貴的等級」。

扁政府的貪腐讓人民從夢中醒來,2009到2016是國民黨足以撥亂反正的天賜良機,然而,馬英九的溫良恭儉讓卻葬送了這唯一也是最後的一次機會。

相對於民進黨一直靠「製造仇恨、裂解國家」為選舉手段,國民黨雖是相對有執政能力的政黨,但是它並沒有從被共產黨打敗的歷史挫敗中得到教訓,當國民黨開始棄守教育、媒體這兩大足以改變人民思維的利器時,已經種下了後來無可挽回的悲劇了。 (相關報導: 新冠肺炎》各國解封名單獨漏台灣?陳時中釋疑:這項因素大於疫情考量 更多文章

20180620-反年改團體八百壯士20日於立法院外遊行。(顏麟宇攝)
民進黨政府的年金改革政策,引起反年改團體的抗議,筆者認為民進黨擅長利用誤導製造分化與對立。(資料照,顏麟宇攝)

太陽花運動以及軍公教的「切心」成功地讓國民黨狼狽下台。好不容易再次奪回政權,民進黨這一次已經充分了解「要永遠執政,就要讓人民永遠有仇恨的對象」,而且要深深地鞏固「仇恨中心」,必須徹底結合教育、媒體、網路三大仇恨傳輸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