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省籍情結 文章列表
#
省籍情結
約 20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VIP
評論
政治
兩岸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名家專欄
許劍虹專欄:《聽海湧》的問題在哪裡?
今年8月在公共電視台上映的首部二戰劇情片《聽海湧》,在上映後迅速引發爭議,甚至還有前媒體人連同台籍日本兵口述歷史研究者揚言要控告劇組團隊。究竟《聽海湧》鬧出什麼樣的錯誤,導致兩位研究台灣史的前輩憤怒到如此地步?筆者首先在此強調,從創作自由的角度出發,我並不支持任何人以侵權之名對《聽海湧》團隊進行法律控告的行為。
許劍虹
2024-09-29 07:2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王建煊專文:沒有他們就沒有我─不分本外省都是一家人
我出生在安徽省合肥市,10歲來台灣,今年85歲,喝台灣水,吃台灣米已75年,我是外省人還是本省人?
王建煊
2023-03-27 13:4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日經》辱台的假新聞「主旋律」
《日本經濟新聞》日前報導台灣軍官高達九成退役前往中國大陸引發熱議,國防部痛批假新聞汙衊國軍官兵氣節,甚至激起民眾前往日經新聞社台北辦公室「潑尿抗議」,反觀身為三軍統帥的總統蔡英文卻「恭默守靜」,也助長了《日經》辱台的假新聞「主旋律」。
蔡哲明
2023-03-10 14:00
新聞
政治
國軍被日媒汙衊共諜挑撥省籍情結 她痛心:喊認知作戰的民進黨哪去了
共機頻繁擾台,空軍飛行員冒著生命危險在天上飛,資深媒體人黃光芹於臉書發文分享,在此之際,惡意的《日經》新聞誇大渲染退役將領有9成之多當「共諜」;並且惡意歸納全是外省人所為;同時下結論說,我們的三軍統帥無法掌控軍隊。黃光芹批,是要連整鍋都掀掉?平常喊認知作戰喊得震天價響的民進黨,現在人都跑到哪裡去了?
葉語禾
2023-03-03 22:59
新聞
政治
國民黨有「反侯暗潮」?沈富雄:外省人見不得侯友宜當總統
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今(15)日公開表態,挺侯友宜出戰2024。但前立委沈富雄今日上節目《POP大國民》時,說國民黨有「反侯暗潮」,至於侯友宜變成總統到底有什麼不好,其實有點難以言宣。主持人平秀琳幫他補充,其實就是「血統論」,因為侯友宜是本省人,在國民黨內有血統問題,沈富雄也贊同說這個說法。
邱珮畇
2023-02-16 16:50
VIP
政治
歷史
新新聞
歷史新新聞》自稱「中間偏右」 趙少康37歲時,怎麼看反共、老法統、省籍情結和民進黨
去年年初宣布要角逐2024總統大選的趙少康,因為發起集結的「戰鬥藍」在各縣市議員選戰表現亮眼,讓他似乎又往總統寶座靠近了一步。
胡鴻仁
2023-01-26 18:00
新聞
政治
戰鬥藍社團酸林智堅「低等閩南人」?趙少康澄清非官方留言:PO一個我告一個
前行政院長張善政、前新竹市長林智堅代表藍綠參選桃園市長,豈料日前有一名網友在臉書「趙少康【戰鬥藍】」社團中發文表示,「用血統來看,張善政:高等外省人,林智堅:低等閩南人」,引起爭議。對此,中廣董事長趙少康表示,他強烈譴責省籍分化言論,「你po一個,我告一個」。
羅立邦
2022-07-10 03:54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王振飛觀點:父輩浴血捍衛國家,王定宇沒有資格羞辱趙少康
知名節目主持人趙少康臉書貼文質疑蔡英文總統:「兵臨城下那一日,蔡英文要戰還是逃」?遭到網軍出征,立委王定宇則在臉書回文:「我們能確定的是…1949年的時候,中國國民黨是選擇『逃』!」
王振飛
2021-08-21 07:0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走蹈言論省籍歧視,這是國家的悲哀
美國在6-70年代種族歧視相當嚴重,膚色決定人的一生命運,白人的優越感常以莫須有罪名誣陷黑人,時至今日雖法律明文規定嚴禁種族歧視,但還是有許多白人心中是看不起黑人,有許多白人社區是不歡迎黑人進住。
凡夫
2021-02-19 06:00
新聞
政治
趙少康重返國民黨、首強打「這議題」!林濁水驚:不會吧
資深媒體人趙少康今(1)日證實已申請回復國民黨黨籍,趙少康談到前高雄市長韓國瑜盼自己「選主席救黨」,並呼籲台灣別再搞省籍分化。對此,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驚呼,族群議題是老一代的議題,現在年輕人已相當陌生,「趙少康這位當年深藍金童,會在意識形態的立場上比韓國瑜更回去?不會吧!」
陳煜
2021-02-01 15:26
新聞
政治
國內
歷史
新新聞
李登輝1923-2020》國民黨怨他造成黨三次分裂,最終江山易手
二○○○年首度政黨輪替實現後,李登輝曾說,「生前和平轉移政權」的最大心願終於成真。《天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說:「與其說李登輝是和平移交政權,不如更正確地說,他是終結了國民黨。」而李也從未對國民黨在他手中失去政權有任何愧疚。
晏明強
2020-07-31 11:3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一個靠煽動仇恨、造成對立而崛起的政黨
針對全美陷入因非裔男子佛洛伊德(GeorgeFloyd)遭白人警察跪頸致死而引發的暴動,前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JimMattis)發重砲抨擊美國總統,他說:「川普是我這輩子遇到第一個沒有試圖讓美國團結的總統,甚至連假裝嘗試都沒有,反之他企圖分化美國,我們正目睹這三年來,這種刻意分化的結果。」
湘之音
2020-07-05 05:30
風影音
政治
當煮青蛙的溫水突然滾了,我跳出來就回不去了……外省第三代談「由藍轉綠」的心路歷程
2020台灣大選落幕,不過,選舉結果卻掀起台灣社會一股「世代差異之爭」的討論。「本省人」和「外省人」這種省籍背景曾經是劃分台灣藍綠政治板塊的基本要素之一。不過,爭取連任的蔡英文在這次台灣大選所贏得的817萬票中卻囊括了許多來自深藍家庭的年輕支持者,這群「由藍轉綠」的新世代選民對蔡英文和民進黨的勝選有著關鍵作用。現年35歲的「外省家庭」第三代的霍先生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代表。
美國之音
2020-01-21 12:23
新聞
政治
歷史
台灣的「外省人」還投國民黨嗎?BBC看外省第三代的台灣認同
1949年,國共內戰後,蔣介石政府撤退到台灣。120萬左右移居台灣的大陸居民被稱作「外省人」——他們多半來自江浙、福建、山東等大陸省份,抵台後也多半從軍或從事公務員以及教師職位。因為歷史因素,早期他們對國民黨政府及領袖十分忠誠,並期盼兩岸統一,這種傾向也一直表現在選票上。
BBC News 中文
2019-12-17 15:47
新聞
兩岸
國內
歷史
BBC專訪平路、胡敏越 談台灣外省人的身世與國家認同
編者按:1949年,國共內戰後國民黨蔣介石政府撤退到台灣,除了少數高官家庭搭飛機來台之外,眾多逃難以及軍官家庭搭渡輪來到台灣,計有120萬左右的大陸居民成為島上的「外省人」。原以為跟隨國民黨「反共復國」的夢想,也因為歷史政治變遷,最終從居住的眷村開始在台灣安居,「日久他鄉是故鄉」——休養生息,繁衍後代。也有許多人移民到美國,成為美國人。
BBC News 中文
2019-10-03 15:27
評論
政治
專欄
汪志雄觀點:高雄市狂打省籍牌,民進黨為何如此不堪?
繼日前九位高雄民進黨立委,站出來抹黑韓國瑜的中英文雙語教學,是為了要消滅母語,客委會主委李永得近日在立法院質詢中,也接力公開批評韓國瑜是用「外省殖民」的獨尊心態在打壓母語。親綠的前立委程振隆更直接說,韓國瑜是外省籍所以不成氣候。
汪志雄
2018-10-11 06:40
風生活
外省老爺爺娶本省大小姐遭所有長輩反對,岳母一句話,化開最難解省籍情結…
年輕時的他投筆從戎,隻身來台愛上台南世家的女子,兩人陷入熱戀,論及婚嫁時,他的「外省人身分」遭到女友家中所有長輩的反對,只有他岳母站出來說了一段話……
秦嗣林
2017-07-17 09:20
風生活
專欄
【黃益中專欄】素珠之亂:你我是否也曾是素珠而不自知?
自稱公民記者的「台灣民政府」成員洪素珠,上傳多支辱罵老榮民、榮眷等影片,引發全民公憤。這件事之所以不分藍綠、不分黨派都同聲譴責,絕對不是因為洪素珠個人政治統獨立場,而是她踩了族群歧視、甚至是種族仇恨這條紅線,這已經不是憲法所保障的言論自由,就算是最講求人權保障的德國,行希特勒舉手禮或者使用與納粹黨等違憲組織有關的符號或標語,也會被認為是嚴重的犯罪行為,違法者會被判罰款、最重甚至會判處三年有期徒刑。
黃益中
2016-06-13 11:2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社會團結的未竟之夢─省籍幽靈該褪去了
一位名叫洪素珠的人,名不見經傳,一個自謂台灣民政府的組織,同樣名不見經傳。但隨著洪素珠所拍的羞辱老榮民及老年外省人的諸多影片逐漸曝光,自扁政府執政後,這些年來潛伏於台灣社會的族群仇恨幽靈再次浮上了檯面。再次浮上檯面?這是新鮮事嗎?當然不是,兩千零八年謝長廷競選時的「男人找不到工作,女人找不到先生」的競選口號言猶在耳,太陽花運動及反課綱微調等檯面上的運動,乃至網路各式社群網站及PTT的鄉民們,恣意以支那、賤畜、豬、狗等各式無奇不有的侮辱性字眼作人身攻擊之事,不是每天都在上演嗎?
陳少甫
2016-06-12 06:2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不要再讓省籍情結綁架台灣
很多自稱台灣人的人從來不去了解台灣的故事,所以我要講一個以我為主體的台灣本省二代的故事,我是台灣本省第三代(數不清),我的爺爺在皇民化時期,在台灣過著被日本欺壓的日子,台灣人當時產糖、米、肉,但卻被日本運到前線使用,台灣人幾乎都沒有東西吃,家裡的竹子、動物、米都需要被登記,不可隨意使用,最常吃的大概是番薯了,上學時老師一一檢查便當盒,看有沒有偷藏肉在裡面,最開心的日子大概就是拜拜了,只有拜拜台灣人才可以享用一些比較好的米、肉品。
王孝仁
2016-06-11 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