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就是愛亂花錢?但每個月只能存下幾千塊也該投資嗎?他們這樣說……

投資用的是閒錢,但低薪的年輕人有多少「閒錢」可以拿來投資?有經驗的長輩們又是怎麼看投資這件事的呢?(圖/PEXELS)

一個月的薪水該怎麼分配?扣掉吃喝交通,偶爾還有些玩樂的費用,如果在外地工作還得加上高昂的房租,先別說購買奢侈品,剛出社會的新鮮人該領多少薪水才足夠日常花費?

算完這些支出後,剩下少少的幾千塊應該要存起來還是孝親,或者有另外一條路:投資,像是經過精密數字計算的博弈,可以讓這筆節約省下的薪水再次錢滾錢嗎?

生活大不易、沒辦法承擔風險  年輕人有閒錢投資?

起薪兩萬八的L小姐不這麼認為,她大學畢業快滿一年,進入喜歡的服飾業工作,每個月的薪水繳完房租水電,勘勘過生活,有時候還是捏著銅板吃泡麵過日子。對她來說,月底如果有節餘,她寧可吃頓大餐對自己好一點、或存起來等待銀行低價的利率,至少是有實質回報而不用承擔風險。

這點與年齡相近的J同學相同,儘管還在念研究所,不過他有自己關於行銷經營的專業,所以也有在接案賺錢,平均下來可以月入三萬出頭。儘管如此,他對於儲蓄的興趣比投資還要大。

「我算是自由業,薪水其實並不穩定。」J同學說,「對我來說,現在的情況完全不適合投資,我承擔不起風險。」

他認為,投資報酬率往往與風險成正比,要想要獲利多一點的話需要花很多時間做功課、又擔心賠上自己的辛苦錢;反過來,低風險的投資卻又回報得太慢,與其如此,不如等再過幾年薪水穩定的時候再做考慮。

同時,兩個年輕人都有共同的考量因素是,他們在未來都有出國的計畫,這一筆大支出讓他們不敢去動戶頭中的金額去嘗試任何投資;與其冀望錢滾錢或是甚至致富,還不如拿來投資自己的學習計畫,就像J說的:「承擔不起」。

時代差異,現在剛出社會五年內的年輕人似乎對於環境感到悲觀,明明知道自己薪資成長緩慢且難以儲蓄甚至購屋,但卻很難跨出一步嘗試投資,因為對於這方面的觀感仍停留在一翻兩瞪眼的「拚一把」而非步步扎實的「理財」。

把一半薪水都拿來投資  上一個時代的「錢滾錢」是這樣

時光往前回朔一點點,年紀剛過半百的Y女士從20多歲從貿易公司累積到一點資本後,就專職投資至今,舉凡房地產、股票、外匯等都有涉略,她笑說,自己愛賺錢,那時候總覺得存薪水太慢了,想要快一點賺到第一桶金。

「從17歲開始我就半工半讀,每天還加班四小時,生活很苦啊…幾乎一半的薪水都存起來了。」搭上經濟起飛大環境的車,Y女士花了五年存到了五十萬,在投資前輩的指導下,買下了人生第一筆預售屋投資,一星期後轉賣契約書,獲利12萬。

但是雖然第一筆投資就迅速回收,但Y女士依然有血本無歸、連本金都拿不回的股票投資,這樣一年年地在市場中打滾到現在,她對於年輕人跨足投資的看法不太正面。

「主要是因為大環境不適合了,不管是房地產或股市現在變動都太大,不適合冒險。」但是等到了三十五歲後,出社會可能約有十年,個性與經濟上都較為穩定就「應該」要開始嘗試投資。 (相關報導: 年輕人戶頭空空,全怪自己不努力?一句「怎麼存,你教我啊」,吼出最悲哀現實 更多文章

「關於投資一定有風險、除了勤於搜集資訊外還帶要有些魄力。」Y女士說,「所以要了解自己的個性去決定,但說到是不是必得投資…每個人都可有自己的選擇沒有一定或必須去做投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