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蛙這個月虧慘了!瘋狂投入美債苦吞12%損失,1款ETF陷恐慌拋售潮

台灣散戶瘋狂投入美國長天期債券ETF,隨著美國公債價格重挫,加上新台幣快速升值,如今投資人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打擊。(示意圖/取自Unsplash)
目錄

台灣散戶瘋狂投入美國長天期債券ETF,隨著美國公債價格重挫,加上新台幣快速升值,如今投資人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打擊。據估算,僅5月平均損失就達11%至12%。這波資金逃殺潮還未止歇,不僅衝擊個人投資戶,就連壽險業也深陷其中,恐對市場穩定構成新一波壓力。

美債ETF投資人遭重創

根據道富銀行(State Street)數據,截至2024年底台灣ETF市場規模居全球前列,總資產高達1960億美元(約新台幣5.9兆元),占整體基金市場比重約66%,平均每人持有ETF達8400美元(約新台幣25萬元)。其中債券型ETF最受青睞,尤其長天期美國公債ETF成為主流選擇。截至2024年底,台灣投資人已將約730億美元(約新台幣2.2兆元)資金押注在此類資產。

然而近期美債價格大幅走低,再加上新台幣出乎意料的強勢升值,讓這些投資部位陷入兩面夾擊。根據中國信託投信投資主管張勝原估算,台灣投資人5月平均帳面損失高達11%至12%,反映美債資本價值與匯率損失的雙重影響。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台灣最早、規模最大的美債ETF代表元大20年美債(00679B,自4月以來已重挫超過13%,且資金持續加速流出。2月該ETF資金流出1.92億美元(約新台幣58億元),3月激增至5.04億美元(約新台幣151億元),4月更擴大至8.17億美元(約新台幣245億元),5月規模也已明顯萎縮。

信評降級、美債利率飆升 雙重利空壓頂

導致這場危機加劇的還包括國際信評機構的動作。穆迪(Moody's)日前正式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等從最高級「Aaa」調降至「Aa1」,引發市場震盪。其指出美國政府總債務與利息支出已達危險水平,遠高於其他同評級國家,凸顯其長期財政赤字的結構性風險。

雪上加霜的是,美國財政部5月21日進行的20年期公債標售,利率飆破5.04%,為2023年10月以來首次突破5%大關,也遠高於過去六次平均值4.61%,顯示市場對美債需求疲弱,投資人要求更高的報酬率

這些因素導致美債價格進一步滑落,ETF淨值承壓也讓原本信心滿滿的台灣散戶與機構投資者陷入恐慌拋售。

新台幣強升超預期 匯率風險被忽視

除了債價下跌,台灣投資人也低估了匯率風險。英國《金融時報》也指出,根據《經濟學人》今年稍早公布的大麥克指數,新台幣對美元被低估程度高達58.8%,為全球58種貨幣中最嚴重的例子,且這種情況在過去十年間持續惡化。

儘管早有跡象,但多數投資人仍堅信政府會維持匯率穩定,反而加碼美元資產。結果新台幣在近期強勢升值,導致原本看似穩健的配置出現大幅匯兌損失,不僅壽險機構無法倖免,散戶更是首當其衝。

熱潮轉冷 資金撤出壓力升高

晨星(Morningstar)資料顯示,截至3月底台灣整體債券ETF市值達940億美元(約新台幣2.8兆元),其中美債ETF就占了730億美元(約新台幣2.2兆元),投資集中於20年以上的長天期債券。但自2月起市場資金開始出走,截至4月已累計淨贖回22億美元(約新台幣661億元),且僅為追蹤市場1/8的數據,顯示實際流出規模可能更驚人。

儘管相較2019年初,台灣美債ETF資產規模仍成長逾十倍,但面對近期的虧損與贖回潮,若市場信心進一步下滑,ETF價格恐將持續承壓,未來波動幅度勢必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