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祚來專欄:國家很安全 人權無保障─中共為國家安全布下的天羅地網

是保護國家安全,還是控制思想,中國制定的首套《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系列讀本在南京首發。(圖:dotmatchbox@flickr/CC BY-SA 2.0)

學生自護教育嚴重匱乏,抓特務教育方興未艾

中共制定的首套《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系列讀本在南京首發,而在南京試點的20所中小學的所謂「國安教育」課程已經陸續開課。其中在小學版的讀本中,每單元後還輔助了遊戲環節,像「找找誰是間諜」等。引發海內外廣泛關注,許多線民表示強烈譴責。官方的說法是,「國安意識,要堅持從娃娃抓起。」

全世界還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把所謂的國家安全納入到正規的學校教育之中,中國學校面臨提學生各種安全,交通安全,地震安全,火災安全,甚至學生們的擁擠造成的踐踏事故,還有校園霸淩對青少年的傷害等等,學生的生命安全問題沒有得到國家有關部門行禮,國家安全這些非常專業的、遙遠的事情,卻要讓孩子們來關心來學習,完全是本末倒置。

今年兩會之時,全國人大代表、當代著名青年歌唱家譚晶提案保護兒童少年生命安全,相關報導顯示:2014年一份調查資料顯示,49.2%留守兒童在過去一年中遭遇過不同程度的意外傷害。

據2016年4月《中國教育發展報告》顯示,近年來校園欺淩發生的地域範圍廣泛,覆蓋了絕大多數省份,且頻次密集。

民政部估計,目前,全國流浪乞討兒童數量在100 萬到150 萬左右。全國拐賣兒童犯罪活動仍較為猖獗,受害人及受害家庭數以萬計。

在和平年代裡,中國兒童少年從來沒有如此大量地被傷害、被拐賣,但教育部門與黨團中央,還有公安部門,又為孩子們做了什麼呢?幾乎是無所作為,或者作為嚴重不力。兒童少年的安全提案由一位歌唱演員提交,就能充分說明問題。

讓兒童少年捲入過去的戰爭,還有現實生活中的對敵鬥爭中,也不是新鮮的事情,我們七十年代上中小學時,儘管沒有國家安全課,但教材課本裡、童書中,充斥著各種鬥爭與打壞人抓特務的傳說故事,現實生活中則是鬥地富反壞右,殘酷的鬥爭與血腥故事,充斥著青少年精神生活。至今我還清楚的記得,小人書中有小學生從地主家窗戶,發現地主在家藏變天帳,還有手槍,而當時的我萌發的也是去鄰村地主家觀察,希望也有機會發現地主家的秘密,特別是能發現地主家藏有槍枝。

中共制定的首套《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系列讀本。(取自中國江蘇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官網)
中共制定的首套《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系列讀本。(取自中國江蘇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官網)

孩子們在一起打鬧,多是互相視對方為特務或漢奸,有時打鬥起來,非常激烈,完全是敵我鬥爭那一套。這些鬥爭精神與抓特務意識,還在影響著當年那一代人,儘管多已成年,甚至一些步入老年,看看各種場合,還有微信圈中,一些人對過去的懷念,對異見人物動輒以顛覆國家政權、受西方敵對勢力指使,這樣的話語充斥著網路與微信空間,使你恍若生活在文革時代。

當年極端的案例是劉文學事件,地主在田地裡「偷摘」了辣椒,也能弄出一條人命來,而且小學生還成了小英雄。這讓多少孩子模仿與羡慕?且不說這個故事背後的真偽問題,僅就此文對青少年的心理影響,就是極為惡劣的,讓未成年人直接與所謂的敵對勢力直接對抗,或找機會抓特務,未成年人的受傷害的風險非常大。 (相關報導: 中國異議人士張向忠提政治庇護 陸委會:先釐清事實、證件再處理 更多文章

現在,教材裡不把兒童少年的安全放在第一位進行教育,而把國家安全放在頭等位置,仍然是文革思維,讓孩子們承擔大人的責任,把孩子們推到風險前列。還有,就是培養了兒童少年的猜疑心理,對社會充滿敵意和不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