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餓死,可以病死,但不能死於新冠!」兩年前的這一天,中國武漢封城

2020年4月,中國湖北武漢,新冠肺炎發源地(AP)

2020年代第一個值得銘記的瞬間,很可能是2020年1月23日,這一天中國政府宣佈,由於發生一種新型病毒的傳播,千萬人口的武漢市進入全面封鎖。

兩年之後,回頭再看頻頻遭遇詬病的「封城」,數千萬中國民眾曾經身處的各種場景依然歷歷在目。包括中國在內,全世界也尚未走出這場疫情。

站在當下看這場綿延兩年的疫情,呈現出詭異的矛盾——

疫苗以超越歷史的速度研發和分配,但新的病毒變種層出不窮突破疫苗的攔截;

中國人驕傲於高效而嚴格的各種封鎖與「清零」,這幫助實現了遠低於歐美的確診和死亡病例,但此起彼伏的疫情讓封鎖中的普通居民生活大受影響,叫苦不迭;

新變種Omicron在2021年冬天異軍突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捲歐美,並如巨浪般拍打中國的防疫高牆,但也有科學家表示,Omicron的快速傳播和較低毒性,或許可以使全面建立免疫屏障,成為人類真正走出疫情的契機。

新冠病毒在全球傳播不斷發生病毒變異(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新冠病毒在全球傳播不斷發生病毒變異

500萬以下人口城市兩天內全員檢測,500萬以上人口三天內完成

如果穿越回兩年前,問任何一個中國人什麼是「封城」,他可能滿臉疑惑。畢竟四通八達的現代城市不像古代社會——高聳的城牆圍繞,四面城門一關,就算「封城」。

兩年後的今天,「封城」對於任何一個中國人而言,不僅耳熟能詳,而且一度成為不少人的口頭禪。

相比於其他國家的「封鎖」(lockdown),中國的「封城」措施呈現出難以想象的嚴格——出入城公路口設置障礙,飛機、火車全部停運,除了身穿防護服的白色大軍,曾經繁忙的街道空無一人,居民小區大門緊閉,甚至一些居民門口貼上封條。

與「封城」相輔相成的是大範圍的核酸檢測——一個超過千萬人口的城市,在幾天內可以對每個人進行數輪檢測。比如,2020年5月封城中的武漢通過「十天大會戰」對1100萬常住人口進行全員檢測。

兩年後的今天,這一措施已經制度化,中國政府要求,一旦發生疫情,500萬以下人口的城市,兩天內完成全員核酸檢測,50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三天內完成。

這些嚴格而高效的措施,組成中國抗擊疫情的秘訣,也使中國可以「化長痛為短痛」,謀求「動態清零」——武漢在76天後解封,其他城市往往能在一個月內解封。

甚至,中國經濟得益於此,逆境中實現驚人增長——GDP僅僅萎縮一個季度後,快速反彈,連續增長七個季度。其他國家深陷疫情,產能受到影響,使中國的製造業和出口一路高歌猛進,實現連續六個季度正增長,中國貿易規模在全球的佔比達到歷史峰值。

從中國民眾到國內媒體,一度對自己的這份成績頗為驕傲,喊其他國家「抄作業」。

A citizen rides on a nearly-empty street after Xi'an imposed a citywide lockdown to halt the spread of COVID-19 epidemic on December 26, 2021 in Xi'an, Shaanxi Province of China
Reuters 西安封城之後空蕩蕩的街頭。

「在西安,你可以餓死,可以病死,但不能死於新冠」

直到2021年底,西安出現疫情,同樣「封城」和「全員檢測」的組合拳打出去,卻出現問題。 (相關報導: 歐洲戰雲》英國外交部驚人指控:俄羅斯準備在烏克蘭搞政變,扶植親莫斯科政權 更多文章

多名孕婦或危重病人在社交媒體上控訴他們遭到醫院拒收的經歷,以及居民層出不窮地抱怨食品和日用品短缺。尤其是一名懷胎八月的孕婦因核酸證明超出有效期幾小時,被醫院拒收導致流產,中文社交媒體上輿論爆發,指責西安的教條、僵硬的防疫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