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改變命運,這句經典名言,放在內容爆炸的現在,依舊成立嗎?放在商業領域,它又怎麼被運用?
年前,商周拜訪5位產業龍頭領導人,請他們分享知識帶來的改變。他們異口同聲強調,若缺乏持續學習,他們沒有今日成就,甚至企業也難走出困境。
知識,帶給他們力量,甚至,幫助企業重生。這過程,沒有僥倖。
他們向書籍、影片和Podcast學習,並透過整理,融會貫通,形成對自己有幫助的見解與策略。(延伸閱讀:台灣第一個知識貨幣誕生,四億元紅包大放送 全球首富馬斯克的致富關鍵:每天閱讀)
當我們問起佳世達董事長陳其宏,平常如何打造自己的知識庫,他的回答,普通得令人出乎預料:「勤做筆記」。
勤做筆記、每年學新東西!
簡單習慣助他們獲賞識、扭轉劣勢
「我是靠著做筆記,一路從小RD(工程師)做到董事長!」原來,他做筆記,不只把知識內化,也把不懂之處拿去問老闆,這個習慣,使他獲得賞識。
2014年,他升任為佳世達總經理,透過購併,針對5G、物聯網、醫材等高附加價值產業,4年內花80億元,打造聯合艦隊。
因為做了30年的筆記,他能把購併經驗快速複製傳承,佳世達才能從2014年時累積虧損70億元,扭轉成淨利不斷創高的企業。
畫面轉到晶華,董事長潘思亮在會議室裡,突然抓起拳頭,在空中揮舞,示範怎麼打泰拳。
他從40歲開始,規定自己每年都要學1件新東西,這10多年來,他學習壁球、太極拳、泰拳、薩克斯風等,跨界探索背後原則,成為他經營的靈感。
「泰拳,招式只有3招,3招就能打敗許多功夫,這教我專注的力量,」潘思亮說,因為夠專注,晶華才能打敗疫情,透過簡單的招式,快速拉開與對手的距離。
不只讀書,也讀影音!
獨立學習、組織共讀改變企業與人生
遠傳電信總經理井琪的知識寶庫,則包括影音。「當我進入工作的每個新階段,我都會很有目的性的聽Podcast學習,」她說。
過去,她在美國3大電信商之一的AT&T任職技術發展部門副總裁,回台灣後,進入遠傳當轉型長,3年前升任總經理。
她說,她上任總經理之前,透過Podcast以及有聲書,找了很多關於如何當CEO的知識,「我才發現,原來新官上任前,不能大動組織,反而要傾聽員工的痛點,」於是她上任後展開拜訪之旅,從各個部門到門市,她都親自與員工溝通,進而找到帶領遠傳轉型的支點。(延伸閱讀:3百個炸雞⋯只賣了一半,另一半卻不丟掉?看懂肯德基的「商業思考力」)
甚至,1本書,也能改變1間公司。
面板大廠友達董事長彭双浪,2012年擔任總經理,他面對的是友達累積虧損以及負債均超過千億的困境,但去年,友達獲利創下歷史新高,我們問彭双浪,他怎麼辦到的?
他的回答是:「我們讓員工共讀1本書:『當責』。」為了改變企業文化,他讓全球1萬3千個員工讀這本書,從董事長到基層員工開讀書會,透過「綠野仙蹤」的故事,要員工把筷子伸長一點,把發現的問題扛在身上,別計較這是哪個部門責任歸屬,進而讓整體生產效率提升超過20%!
知識,也讓這些老闆們人生起了變化。
1998年,碰上亞洲金融風暴因而投資失利跌跤,一夕負債5百億的國揚集團創辦人侯西峰,花了20年,從谷底翻身。
當時,差點因債而跳樓的他,反省過去的錯誤:只會開創,卻不會管理,才導致失敗。
於是,他的學習,其實是為了求生。
他勤學管理與財務知識,對照自己的實戰經驗,歸納出屬於集團的戰略地圖,爾後,又去台大EMBA進修。「很多人問我,為什麼還要去讀書?」侯西峰說,他把台大學到的知識透過每週五的午餐會,分享給高階主管,進一步結合國揚原有的財務管理,創造出1套財務先行指標。
這幾年,他活化資產,賣掉「漢來新世界中心」採售後回租,專注於品牌經營。20年過後,他從負債5百億,變成滿手現金,旗下漢神百貨、漢來飯店,成為台灣服務業南霸天。(延伸閱讀:很想要的工作,老闆卻提拔新人⋯多年後才懂:我不是懷才不遇,而是「搞錯方向」)
疫情,加速世界的變化,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挑戰會在哪裡等你。既然環境變化莫測,持續鍛鍊自己,帶著團隊一起成長,才是最好的應變方案。
新的1年,你立下學習目標了嗎?可參考他們的經驗,為自己打造知識寶庫吧!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
文/陳承璋 (相關報導: 他1個人,讓友達少賺24億:銷售主管搞鬼7年,低價轉賣面板牟利,遭證交法起訴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郭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