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以路線為名,民眾黨重開機

台灣民眾黨將於本周召開第一屆黨員大會,卻面臨會議可能無法順利完成,陷入解散疑慮。圖為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資料照,盧逸峰攝)

台灣民眾黨即將於本周召開第一屆黨員大會,但卻面臨會議可能無法順利完成、而陷入政黨法規範下的解散疑慮。誠然,如同該黨所宣稱,箇中緣由在於成立之初入黨資格的低門檻,引致於新興政黨在轉瞬間匯集近一萬二千名合格黨員,復以未在黨章中同步訂定黨代表的代議機制,才衍生現下的問題。除此之外,難道沒有其他原因了麼?個人以為,除了與黨員之間的溝通聯繫渠道尚未有效建置(或像官方所表示,許多信件被歸類為垃圾郵件),黨的路線未明、致使支持者無法凝聚向心力,實為其中關鍵中的關鍵。

我們不妨先來簡單檢視當前各該政黨的政治光譜定位,以「國家認同」與「社會正義」兩個軸線析之:執政的民進黨走過2018年底的顛簸潰敗後,自香港反送中運動得到啟發,其後又因中國爆發新冠肺炎而招致國人嫌惡,在內宣上顯然較過往更訴求與中國壁壘分明,而倡言台獨路線也轉型為「天然獨」的內化意識。至於「社會正義」軸線,不論從環保、勞工、司改等議題,民進黨皆一改過往與公民團體同在的作為,轉而從國家發展的高度,擘劃其所認為應然的政策方向,頗有揚棄理想、回歸現實的「掮客型政黨」影子。綜言之,民進黨的光譜乃「國家認同朝中左(主權國家論述),社會正義朝中右(國家發展優先)」。

20200723-總統蔡英文23日出席亞洲生技大展開幕典禮。(盧逸峰攝)
作者分析,以民進黨來說,「國家認同」的政治光譜偏好主權國家論述,「社會正義」方面則偏向國家發展優先。(資料照,盧逸峰攝)

而最大在野的國民黨,歷經韓國瑜所掀起的「九二共識」旋風消逝後,頓失神主牌的他們,似乎有意趨同於民進黨的「主權國家」基調,希冀在肯認台灣的國家地位後,與中國保持適當的安全距離,但在基本盤仍無法適應新論述的情況下,黨的重新定位在當前似乎遭受到相當的阻力,僅能繼續鄉愿的避談國家認同。至於在「社會正義」方面,儘管加大與過往不同陣線公民團體間的合作溝通,但在對議題掌握尚且生澀的情況下,反顯得彆扭,目的像是刻意找出與執政黨迥異的軸線,好進行政黨間的攻防。換言之,國民黨或在痛失2020執政的契機後,存有大幅修正政黨光譜的企圖,但沉疴的基本盤、及尾大不掉的大老幽靈猶在,僅能持續既有的「國家認同中右(維持現狀),社會正義中右(掮客思維)」的光譜定位。

至於身為小黨的時代力量,從太陽花運動起家,反中的立場固然鮮明,但自取得中央與地方議席、順利紮根後,明顯有將主張訴諸體制內解決的跡象,而不再逕自以激進的公民運動來發聲;是故,甫成立之初,外界總認為其與「台灣團結聯盟」的光譜屬性相近,只是取而代之、註定過渡性政黨的命運,顯然已有所不同。更況在社會正義面向,從勞基法修法、同婚議題、環境保育、公部門揭弊、司法改革等議題場域,時力皆展現清晰分明的立場論述,助其站穩鮮明的「小市民代言人」角色,尤對年輕族群而言,做自己、不模擬兩可的黨格,格外受到青睞。據此歸納起來,時代力量的光譜為「國家認同趨左(內造化台獨),社會正義趨左(訴諸社會公平)」。 (相關報導: 北市觀傳局代墊民眾黨後援會長欠款?劉奕霆澄清:只是代轉 更多文章

20140324-SMG0019-142-太陽花學運,學生攻佔行政院,24日凌晨6點左右開始,警方以優勢警力搭配噴水車,花費約一小時淨空中山南路與忠孝東路學生。(余志偉攝)
時代力量自太陽花學運起家,反中的立場鮮明,不過,在中央與地方議席順利紮根後,時力不再逕自以激進的公民運動發聲。(資料照,余志偉攝)

回到對台灣民眾黨的評析,2020總統大選曾一度看似成型的「郭(台銘)、柯(文哲)、王(金平)聯盟」,再加上與宋楚瑜向來交好,打從成立之初,咸被定位為另一個「親民黨」。果不其然,親民黨在立法院勢力由民眾黨承接,但本以為能衝著白色力量光環集結第三勢力的野望卻未能實現,時力憑藉著自身的品牌路線,繼續握有特定支持群的影響力,反倒是民眾黨在順利成為第三大黨後,必須亟思如何不被類親民黨「都會型政黨」框架所束縛,能夠助柯文哲市長2024攻取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