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少一點來減肥,卻不知道怎麼算熱量?心理學教授教你這一招,輕鬆達成減重目標

平均熱量需要符合身體長期體重的目標,而非盲目少吃。(圖/Daria-Yakovleva@pixabay)

內在智慧的養成可以讓你自然地吃得更少,然後達到減重的目標。然而,剛開始發展正念飲食覺知訓練時,我發現光是內在智慧可能不夠。

起初,我們進行這個計畫時,曾討論是否該加入飲食知識、減少熱量、增加體能活動來控制體重,但是這並沒有包含如何利用正念且系統性的方式來面對這些議題,因此跟傳統減重方法沒有差別。我們的研究顯示,三分之一的受試者光用內在智慧體重就可成功減重,三分之一體重沒有改變,其他的反而增重。

最好預測成功與否,是正念練習的多寡(受試者回報的正念靜坐及迷你靜坐練習),我們仍發現存在其他的模式。很多人留意到一小份自己喜愛的高熱量食物所帶來的愉悅感(例如冰淇淋),卻忽略飽足感的訊息,以致吃了大量他們認為健康的食物(例如麥片及堅果),因此加總熱量還是很高。其他的學員告訴我,他們偶爾可以吃少量的誘人食物,但是其他時候可能因社交壓力或其他壓力而過量進食。有些學員不再失控地進食,但是變成少量多餐,一整天都在吃東西,最終仍攝取過量的卡路里。他們認為只要不是暴飲暴食,仍可以因為其他理由而吃東西。無論如何,他們不知道若要減重,唯一的方式就是創造持續能夠減量的飲食方法。

忖度這些研究成果,我決定教導學員正念地把熱量當成「食物能量的知識」。我也發現,可以用同樣的方式教導外在智慧的元素(包含營養及運動)。當我把這些重要的元素加入正念飲食覺知訓練時,學員的成果率大幅度提升。在我們最近期的研究裡,沒有人增重。

接納熱量這個名詞

熱量這個名詞已經與進食的掙扎形成連結,因此讓很多人感到焦慮。然而,熱量(我把它稱為食物能量)和其他恐懼一樣,增進認識它的知識能夠帶給我們自在感。身為心理師,我曾協助很多人面對生活中的焦慮。從對蛇的恐懼、搭飛機的恐懼,甚至對空曠空間的恐懼。面對這些恐懼的方法不是避開它,而是漸漸學習如何用比較輕鬆、開放的新方式去經驗它,然後最終如實地看待它們。大部分的蛇為無毒、大部分人可以很安全地搭飛機、空曠空間並不危險。漸漸地學習將熱量單純視為知識,比起執著地計算它,來得更有力。

透過正念的方式接納食物的知識,你可以為飲食做出明智的決定。想想看,如果買東西不看價錢會怎麼樣。就算你只買自己真正所需(如只買一雙鞋子,而不是三雙),你還是可能花了比自己賺的錢還要多。特別是如果鞋子一百元而你只有五十元時。

同樣的,單看一眼很難知道鞋子價格多少,你可能認為它們在預算內。但是看了價格,可能會很驚訝。就如金錢預算一樣,每個人都有食物能量的預算。但是這個預算的訂定方式很複雜,也受很多因素影響(包含代謝率、活動量、體重等),連科學家對此都持不同意見。 (相關報導: 減肥最怕朋友約吃飯啦!面對滿桌高熱量食物,學好7大原則,吃飽也不怕體重暴增 更多文章

我經常被問:「我一天需多少卡路里?」這很難預估,因為它波動幅度大,而且每一個人都不一樣。我們每天所需的熱量,可能是每公斤體重需二十五到三十大卡。這是一個很大的範圍間。比如一個體重七十公斤的人,每日需要一七五○到二一○○大卡,中間值是一九二五大卡。其他公式預估值可能是每日兩千到二四○○大卡。在下線值的人可能基礎代謝較慢(比較有效地燃燒食物能量)及較少體能活動(運動不但能燃燒更多熱量,也會在接下來幾小時內增加基礎代謝)。另一端的人可能比較多體能活動、有著較高的基礎代謝率。這區間還不包含活動量特別少的久坐族或是運動量高的運動員。因此,如果體重提升到一百公斤,維持體重的每日熱量就會從二五○○到三千大卡,中間值大概二七五○大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