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新來的迷子少女,請多多指教!」忐忑不安的菜鳥辦公室生活開始了。
面試一周過後,我正式到公司上班。我的公司位在烏丸五条的大樓中,是僅僅30人上下的小型網路公司,我負責對台灣市場行銷公司的旅遊產品,寫企劃案、文案、做美編、聯絡媒體、客服回覆等都由我一個人包辦。雖然當初應徵的是觀光客服的工作,但面試時西川先生發現了我過去是做行銷企劃的,也會一點美編技能,所以就變成工具人什麼都做的狀況。我其實是個領800圓鐘點的打工妹,但因為工作時間是早上9點到下午6點,還有張屬於自己的辦公桌,感覺好像又回到辦公室小資女的時光。

禮儀之邦
我在台灣的時候,在電梯裡碰到不認識的人多半沒有理睬對方。但第一天在日本上班,就遇到了不同樓層的陌生歐吉桑打招呼道早安!我原本在電梯裡發呆,突然被搭話還嚇了一跳整個口齒不清。

自助零食販賣機
台灣的公司有的會提供一些免費零食、咖啡等,當作員工福利。在日本打工的公司雖然也有一個小小的零食櫃,卻是要錢的!由零食大廠固力果公司出品的「辦公室零食櫃」(Office Glico),想吃零食請從上面的「青蛙投幣孔」投下100日幣,然後自己選擇想吃的零嘴。旁邊的架子專賣加班族的好朋友──泡麵,當然也要錢,一碗150圓。我總是偷偷心想:真是摳門的公司呀!

周五的圓陣例會
每週五晚間6點是全公司的集會時間,所有正式職員圍成一個圈,一個一個輪流報告本週進度。有人仰著頭大聲報告,有人則是低著頭聲細如蚊(是不是沒做好工作啊?)。
共同的開頭是:「我是負責某業務的某某某,本週的工作進度是⋯⋯」,然後共同的結尾則是:「未來也請大家多多指教!」第一次看到時我完全嚇到,肅穆的氣氛跟讓人備感壓力的說話方式,像是批判大會一般,讓我擔心是不是自己也要過去報告。幸好西川先生叫我坐在原位就好,這才鬆了一口氣!現在想起來,其實真的是一個很恐怖的「儀式」,希望我一輩子都不用經歷這樣的洗禮。

加班文化
表訂的下班時間是6點,但除了領時薪的打工妹如我,從來沒人會6點走,正式職員的下班時間通常是8點,就像日劇的刻板印象一般,我的公司也有很重的加班文化。在日本下班的時候要說:「辛苦了!」(お疲れ様でした)每當我一邊說著辛苦了,一邊穿過其他還在奮戰的人時總會有點罪惡感。

辭職也是一種學習
在日本工作,第一次領薪水往往是開始工作兩個月後。但發薪日時,我拿到的不是薪水單,而是一張「請求書」(請款單),我發覺事有蹊蹺,經過詢問才知道我的合約並非「僱用契約」,而是「委託契約」。也就是說,原來我不是「隸屬公司的工讀生」,而是「外包業務的人員」,所以包含最低時薪等的工作條件不會受到日本法規保障。這時我才恍然大悟,有種受騙上當的感覺。我偷偷詢問上司西川先生這是怎麼回事,他回說:「合約書當初就是這樣寫呀!」
我回想起當時簽約的情形,一式兩份的合約書,上面盡是艱難的法律日文,西川先生及HR四隻眼睛緊盯著我,便糊裡糊塗草草簽了字、蓋了章,現在想起來真是後悔莫及。我拿著合約書回去Hello Work找園村小姐求救,她說下次再有要簽合約的場合,一定要請對方先等等,把合約書帶過來Hello Work確認都沒問題之後才能簽。雖然已經簽約,但公司的作法是不對的,Hello Work可以協助我離職。
我決定離開這家公司,先自請辭職,如果遇到困難再請Hello Work介入。我寫了一封很長的信給上司西川先生,感謝他與公司的照顧,並鄭重跟他說我想要辭職。果不其然,隔天上班馬上是會議室慰留約談,連我最怕的上層大主管也來了。與當初面試時同樣的會議室,心情卻截然不同,當時一心想著到底該怎麼進入這家公司,現在卻拚命想離開。 (相關報導: 在京都打工換宿,實在太難忘!府城女孩分享精采工作日常,看完誰都想衝一發啦 | 更多文章 )
最後,我們約定好再多做一個月,把手頭上的工作進行到一個段落。出了會議室我如釋重負。工作最後一天,把幾個月來的工作內容都彙整起來,交給了西川先生。「真的非常謝謝一直以來的照顧,辛苦了!」我由衷地說,踏著有點雀躍的腳步離開了公司,再也沒接近過那棟大樓,結束了短暫的日本上班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