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車票去哪裡了?》二度入選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展,並獲得「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年度圖書繪本獎的劉旭恭,名校畢業、人生卻轉了個大彎。大學和研究所的工科訓練無礙他童心的展現,作品總能呈現出人意表的創意和質樸的趣味。
每一本書都有一個自己的故事。知名繪本作家、台大土木所畢業的劉旭恭,2018年以《車票去哪裡了?》二度入選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展,並獲得歷史悠久的「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年度圖書繪本獎。這本書原本只是他上繪本課的作業,從草圖到繪本問市,前後經歷10年之久,中間一度塵封7、8年,讀者差一點看不到這個精采的故事。
《車票去哪裡了?》故事是,乘客的車票被風吹走了,公車司機載著乘客去追車票,他們爬過高山遇到神仙、在海邊遇到海龍王、無意間參加賽車贏得冠軍,一路上山下海,只想把車票追回來。
這本書是追車票的故事,也可以說是追夢想的故事。劉旭恭說,車票就像夢想,車票為什麼會不見呢?有時追著追著,卻又發現不一定是原本想要的了。劉旭恭的作品質樸純真、充滿童趣,卻又蘊含深層的意義,發人省思,因此吸引大、小讀者。
創作的過程像做實驗,不斷嘗試修正
常有人問劉旭恭的創意從何而來?劉旭恭說,靈感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對他來說,比較像是「做實驗」的過程,不斷的嘗試、修正和調整,最終會有「對了」的感覺。
以《車票去哪裡了?》來說,構思故事情節時,劉旭恭畫的幾個圖看起來很相似,想不出故事的他於是試著畫更多的圖。劉旭恭解釋,就像是發想一個故事,但結局太老梗,於是你強迫自己寫出20種結局,寫著寫著就會發現自己最喜歡的是什麼。包括在高山遇到神仙、海邊遇到海龍王的情節,都是他在無意間畫出來的圖。
圖畫的表現型式也是一樣。最初草圖用的是彩色筆,劉旭恭後來試過畫水彩、壓克力顏料,最後才決定用鉛筆和廣告顏料,顏色也從紅、藍兩色改為藍、橘色。《車票去哪裡了?》前後畫了2年,劉旭恭認為,創作就像是跑馬拉松,跑累了或卡住了,就休息一下,有想法以後再繼續。

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小孩
45歲的劉旭恭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很多,外表像個大男孩,喜歡畫畫和說故事,創造力豐沛,至今出版近20本童書。劉旭恭說:「每個人都曾經是孩子,內心裡的那個孩子其實一直都在,只是被層層包圍了。」對他來說,創作只是讓自己內在的小孩跑出來而已。
劉旭恭成為繪本作家可說是「半路出家」,名校畢業、人生卻轉了個大彎。大學和研究所念的是土木系所,工科訓練無礙他童心的展現,他的作品總能呈現出人意表的創意和質樸的趣味。
劉旭恭小時候喜歡畫畫、上過畫畫課,但爸媽覺得念書比較重要,沒機會畫畫的他只能在課本上亂塗鴨。直到考研究所之前、有點悶得慌,跑去報名手製繪本課程。當時他壓根不知道繪本是什麼,「只因為現場沒人排隊,就報名這門課。」
之後他一邊工作一邊畫畫、創作繪本,業餘畫了11年之後,他在2006年辭掉工作,開始專職兒童繪本創作。 (相關報導: 「今天超忙的」千萬別說成Today is so busy,老外聽了超錯愕!1分鐘破解台式英文錯在哪 | 更多文章 )
直覺與邏輯的奇妙平衡
在劉旭恭身上,可以看到直覺和邏輯兩種思惟的奇妙平衡。劉旭恭分析,理工科系講求邏輯、土木系學的是數學和力學,因此,他創作的故事邏輯和結構性較強,不像學文學的重修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