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全球爆發以來,台灣一直成功阻擋病毒入侵,2020年4月至12月連續8個月的本土感染零確診記錄也讓台灣人引以為傲。
一年多以來,台灣的社會和經濟活動大部分照常進行,不受影響,少數幾次社區感染最後也都以清零並解除隔離告終,學校照常上課,各行各業照常上班,演唱會、職棒比賽也都開放觀眾入場。
但是自2021年4月底、5月初以來,受到全球讚譽的台灣「防疫神話」在短短的數周之間破滅,先是有華航機師諾富特酒店群聚感染事件,然後又爆發萬華茶室群聚和多個地方的衍生感染。
為因應本土社區感染連續每日數百確診病例,台灣已經實施並延長了第三級防疫警戒至少到6月中,這距離「全面封城」的第四級警戒只差一步。
一年多以來的成功防疫,為什麼最後會突然爆發多起本土社區感染,曾讓台灣人引以為傲的新冠疫情防治措施又為什麼出現破口?
外緊內鬆和安全錯覺

新冠病毒一開始在武漢出現的時候,台灣立刻就關閉了邊界,任何入境者都需要經過嚴格的隔離和篩檢措施,到如今入境隔離篩檢措施依然存在。
嚴密的入境篩檢在此前也一直是奏效的,成功地將新冠病毒防堵在大門之外,少數入境的確診者也都能夠獲得妥善照顧和治療。
這樣嚴密的防控措施日子久了就讓台灣民眾產生一種安全的錯覺,誤以為社區是安全的,新冠病毒進不來,這種「外緊內松」的防疫心態也讓人們對新冠疫情失去了警戒心。
尤其是台灣航空公司機組人員的檢疫措施,從最早的居家檢疫14日,逐步放寬為3+11(居家檢疫3日,自主健康管理11日),形成防疫破口,再加上防疫旅館標準作業流程出現疏失,最終爆發華航機師諾富特酒店群聚感染事件。
經過檢疫後發現,華航諾富特群聚感染的新冠病毒是英國變異毒株B.1.1.7,而後來的萬華茶室群聚和多個地方衍生感染的病毒定序也與之相同。有分析說,英國變種病毒很可能因群聚案被傳入社區。
為什麼不打疫苗?

在這波本土疫情暴發之前許多台灣人對疫苗興趣不大
台灣疫情一發不可收拾的另一個原因是,和其他國家相比,台灣的新冠疫苗接種率非常低,這裏有幾個層面的因素。
首先,在這一波本土疫情爆發之前,和世界很多其他地方相比,台灣是相對安全的,本土感染機率非常低,很多人不覺得有必要接種疫苗,至少在疫苗生產數量不足,或其他地方更需要疫苗的時候,「台灣不需要跟別人搶」。
其次,新冠疫苗的安全性讓台灣許多人感覺到疑慮,尤其是牛津/阿斯利康疫苗有少數接種者出現血栓症狀甚至死亡的案例,而台灣目前主要到貨的就是牛津/阿斯利康疫苗。
另外,台灣政府採購疫苗的速度和其他國家相比也是比較緩慢的。台灣政府一直到多種新冠疫苗陸續受到歐美國家的批准認證之後才開始向廠商洽購,而這個時候大多數的頭幾批的生產量早已經被其他國家預訂一空,而這些國家在疫苗研發期間可能早就已經投資研發經費,因此台灣拿到的疫苗數量非常少。
(相關報導: 不是台灣發明!「校正回歸」國際案例篇》英國曾有18萬例檢測「大塞車」、快篩並非萬靈丹 | 更多文章 )僅僅在一、兩個月以前,要不要打疫苗,哪些人優先施打疫苗等問題在台灣還是熱烈討論的話題,現在疫情一下子爆發,許多人都搶著預約排隊,但問題是台灣的疫苗數量遠遠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