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媒觀》面對假新聞 我們需要更多事實

美國電視劇「新聞急先鋒」。

筆者在本週二參與網路星期二的活動「網路謠言時代的NPO資訊傳播與反傳播」,活動主要說明網路謠言的樣態與因應方式。筆者向關注網路新聞已久的兩位與談人黃哲斌與王向榮提出心中的疑惑:「網路新聞亂象中,你最在意的問題是什麼?」。因應當日講題,黃哲斌認為會腐蝕社會大眾的資訊最嚴重,並可能導致社會對立與仇恨激化。他說:「網路應是讓大家看見彼此與理解彼此的地方,但假新聞卻可能透過訴諸極端的方式造成更多對立。」

黃哲斌認為同溫層可能讓不同立場的人難以對話。他說現在的網路現象是大眾將自己關在十八億用戶數的臉書牆內,大家都在臉書上看新聞,而臉書演算法的運作與推播,則屬於同溫層的方式,因此,不同立場的人們愈來愈看不到彼此,在溝通及澄清上也會更加困難。他認為網路新聞所造成的社會對立也許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問題。

開發新聞小幫手的王向榮也表示,帶風向的新聞以及偏頗立場的新聞是他比較在意的。他以最多人接收新聞管道的臉書舉例,臉書會以演算法把某個不好的新聞的能見度降低,他認為這是不對的,反而應該提高這些新聞的能見度,讓大家都知道這是不好的新聞。同時,也要培養大眾的媒體素養,才能辨識網路新聞問題。

席間,筆者與一名資訊背景的與會者聊天時,筆者問他在意新聞哪些問題?他談到美劇「新聞急先鋒」(The newsroom),他認為新聞就應該「充分揭露資訊」以及「事實」。這提醒了筆者回到新聞的本質來看問題。「新聞急先鋒」三季中皆以「事實」作為播報標準的判斷,主播Will McAvoy與其團隊無論是遇到槍擊議員或是擊斃賓拉登的事件,都認為不應該搶快,而是必須等到事實充份確認才能發佈新聞。

每每回味「新聞急先鋒」都覺得十分過癮,但一回到現實生活的新聞畫面便覺得無力,在這裡筆者並非意指台灣新聞比其他國家糟,各國都有其新聞問題,而是在台灣的新聞自由下,對新聞有更多的期待。

無論是電視畫面或是網路,一打開便是滿滿的三器新聞(網頁瀏覽器、監視器、行車記錄器),這些素材還是值得報導,但如果媒體只是將這些素材轉發到新聞中,就只是呈現一部分的事實,只是一個角度的看法。那為什麼閱聽人會想點進這些新聞,因為這些素材還是很有趣,但現在直播、影片、圖文快速且大量的傳遞,閱聽人看新聞以及看原本消息連結的效果是一樣的,就像廚師把一堆食材未經處理就端到客人面前,請客人享用;就是把一堆raw data(未經分析的資料)擺在大家面前說,這就是結果。但在閱聽人眼裡,就是大量、破碎甚至過載的訊息,讓人身心俱疲,令人憤怒。

然而,上述的現象並不是單一原因,如同黃哲斌所說,他說自己非常關心媒體生態,他認為媒體生態的問題比假新聞還難解決,假新聞目前看來還可以分類,對症下藥,然而,媒體生態卻是牽一髮動全身。 (相關報導: 台灣媒觀》亞太新聞素養 重拾媒體公信力為首要課題 更多文章

關於如何對症下藥,也許大家都希望有個機器人,可以幫自己自動過濾不正確的資訊,然而,無論是機器人還是演算法等技術,都難以幫人們進行價值判斷,甚至有言論自由被侵害的疑慮。黃哲斌認為新聞小幫手也許是現狀的一劑藥帖,王向榮則表示,過去他把新聞想得太簡單,所以新聞小幫手容易流於價值觀的爭辯,未來他不再打臉假新聞,而是著重在讓使用者去質疑跟查證。他表示也許會在臉書上新增懷疑的選項,列出每日熱門懷疑的新聞內容,讓使用者針對每日熱門懷疑去查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