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蘇聯前加盟共和國烏克蘭立法,消除共產黨統治時期的所有標記,象徵和雕塑。自那時以來,數以百計的前蘇聯領導人列寧的雕像被當局和民眾搗毀。他在100年前在俄國發動10月革命,建立共產黨一黨專制的社會制度。
現在,一些列寧雕塑被改造成藝術品,有的被用作商店或建築物的裝飾品,還有一些雕塑被堆放在倉庫裏。作家戈伯特(Sebastien Gobert)和攝影家阿克曼(Niels Ackermann)下了一番功夫,希望發現這些這些雕塑的最後命運。兩人出版了一本書,書名是《尋求列寧》,記錄了數以百計的列寧雕像。
在烏克蘭第四大城市敖德薩,一座列寧雕像被改頭換面,變成《星球大戰》電影中邪惡帝國的領袖黑武士。(BBC中文網)
2015年,在烏克蘭第四大城市敖德薩,雕塑藝術家米洛夫把一座列寧雕像改頭換面,替它戴上鈦合金製造的黑色頭盔和盔甲,變成《星球大戰》電影中邪惡帝國的領袖黑武士。
列寧以及其他領導人於1917年發動十月革命,建立了蘇聯。(BBC中文網)
烏克蘭2013年末到2014年春季爆發了廣場革命,示威民眾首先推倒了位於首都基輔市中心的列寧塑像。那尊具有重要象徵意義,豎立在舍甫琴科大街上的列寧塑像在烏克蘭國歌聲中被推倒敲碎。
廣場革命後新選出的烏克蘭議會2015年通過並實施去共產主義法,烏克蘭全國同時掀起推倒列寧像浪潮,許多由共產黨人命名的鄉村、居民點,街道、區、城市,甚至州也重新被命名。
戈伯特接受BBC採訪時,描述了人們的反應。「人們一談到列寧,總有話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都可以講一個段子。」戈伯特說:「其中一些人還參加推翻列寧雕像的運動,他們非常厭惡列寧。」
烏克蘭的居民把列寧的雕像擺在院子裏,當作裝飾品。(BBC中文網)
烏克蘭位於歐洲東部,東連俄羅斯,南接黑海、北與白俄羅斯毗鄰、西與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諸國相連,是歐洲除俄羅斯外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
烏克蘭1922年成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在前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中,烏克蘭僅次於俄羅斯的第2大加盟共和國,1991年,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宣佈獨立。
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領導的親俄政府引發數以萬計的民眾走上街頭舉行抗議。2014年,議會解除了亞努科維奇的總統職務。為了表達對亞努科維奇以及俄羅斯的憤怒情緒,親歐洲派示威者在被搗毀的列寧雕像的底座上安放一個金色馬桶,象徵罪惡的政權、貧富不公及腐敗問題。 (相關報導: 脫俄入歐第一天!烏克蘭人慶祝免簽證旅行歐盟 | 更多文章 )
2014年在首都基輔,學生們在被搗毀的列寧雕像底座上安放了一個金色馬桶。據傳,亞努科維奇的家裏就有一個類似的馬桶。(BBC中文網)
民眾強烈反對共產黨的情緒導致各地有許多列寧雕像被「斬首」。雖然許多烏克蘭人對過去的歷史表示強烈的厭惡,但是《尋找列寧》一書的作者戈伯特指出,許多烏克蘭人並不清楚他們所處的歷史時刻。他說,「有些人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感到擔憂,因為去共產主義化並沒有解決人們面臨的問題。」
許多被砍下來的列寧頭像被丟棄在倉庫裏。(BBC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