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友人和學生們大概已聽到耳朵長繭!「強軍維和,不戰為勝」幾乎是我每次演講台海安全必定強調的「建軍目標」。年輕的國軍官兵也常聽我講,「國軍使命」的進階版,其實就是「讓中共中央軍委無法下達決心」。
凡武裝力量之運用,必有欲達之政治目的。美中兩個強權的長期較勁,除了貿易、科技、金融、外交、媒體的「文場」外,如今也在東海、南海、以及台灣周邊海空域加演「武戲」,大幅增加了兩岸的軍事緊張與風險。
最近民調再度顯示大多數的人民「不認為中共會對台動武」與「共軍來犯,美國必然出兵援台」。面臨與日俱增的國防壓力,卻仍有此兩項結果,可能不是「國軍依規定運用聯合情監偵全程嚴密掌握」和「現在是台美關係40年來最好的時候」等「罐頭新聞稿」所可完全解釋。
對於關心國軍發展,愛護國軍官兵的人,務實分析戰爭風險,誠實指出戰力缺失,如果被指控為打擊軍民士氣,心中一定非常難過。面對大陸可能對台動武,善意提醒國人警覺,以不使共軍做到「遠戰速勝,首戰決勝」,如果被解讀為卑躬屈膝,豈不是劃錯重點。
兩個大幫派在自家門口叫囂作勢械鬥,我們實力又不足以勸架,該怎麼辦?我們可以選擇投靠一邊,搖旗助陣豁出去,以當代理人為計;也可以決定鍛鍊身體,守好門戶,不惹怒任何一邊,力圖與雙方保持聯繫,別讓兩大幫派進到自己家裡來火拼。
從目前政治日程與軍事部署觀之,美中雙方擺出陣勢,但沒有真要開打;而是透過針鋒相對的「兵力展示與戰場經營」來互相傳送「政治訊息」,實際上是類似古巴飛彈危機,美國甘迺迪總統運用海上封鎖臨檢(naval quarantine),與蘇共總書記赫魯雪夫進行的另類「對話」。
解放軍對付美軍,附帶震擾台灣之效,何樂不為;美軍壓制解放軍,附帶護持友盟之象,皆大歡喜。我們不是主角,還在地雷陣中自嗨?
啟戰容易,終戰難。戰爭總是從按鈕、扣扳機開始,卻必定是在談判桌上結案。開戰沒有回頭路,子彈不長眼睛,導彈不辨顏色,藍綠萬民死傷怎可真實上演。打贏戰爭了不起,贏得和平真英雄。
國防部長每每在立法院被逼問「國軍可以撐多久」,專家名嘴跟進點評,其實根本找錯對象。倘若兩岸開戰,就不只是媒體上「漢光演習戰力展示」的那些景象。台灣的涉外折衝、經濟金融、民生物資、水電油氣、網路通信、醫護救傷、警消民防、民心士氣可以撐多久?
各位立院諸公,兵者,國之大事,兩岸發生戰事「台灣可以撐多久」,往後請質詢行政院長。 (相關報導: 黃介正觀點:親美不反中 反共不臺獨 | 更多文章 )
*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