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金正恩驚神破膽的狂言,首爾人曾經臉不變色心不跳。不過,美國的「瘋狗」一開口,感覺還真有點兒不一樣了……
也許我過於悲觀。近來走在首爾街頭,我總有一種沉重的悲哀感。我在暗想,這座偉大的城市能堅持多久?
今年早些時候,氣氛也曾一度相當緊張,川普派出無敵艦隊。陰雲密布、兵臨城下,當時我常收到歐洲和英國的親友發來的電郵,詢問我是不是一切安好。
歐洲、美國百姓驚恐到幾乎失態,反倒突顯出韓國的平靜如常。大風大浪我們見多了,不擔心。
但是過去這個星期,軍界人開始提使用武力、韓戰重演。血腥的朝鮮半島內戰1953年以停火協議、而不是和平公約宣告結束。
聽完軍事戰略家們的預警,我心想,「天啊,難道戰爭真有可能爆發?」他們預測,如果北韓自己也不想活了、真對韓國動用那一大批常規武器的話,24小時之內,死傷人數就可達到42000人。
軍人說打仗,我還是會好好聽的。政客油腔滑調不靠譜,特別是那些自己根本沒有參加過戰爭的好戰政客。戰爭可如色情,投放炸彈、硝煙火光的圖片不會給人帶來痛苦,有那麼一種詭異的吸引力。

但是,軍人真懂。川普的國防部長、綽號「瘋狗」的馬提斯(Jim Mattis)將軍可是行家,他在伊拉克和阿富汗見過血腥、毀滅。在談到朝鮮半島可能發生的戰爭時,馬提斯說,「我們會贏。在平民遭受痛苦方面,這場戰爭會比1953年以來我們見過的任何一場都更加嚴重。」
戰爭中,盟國首都會遭受大規模轟炸,這個首都也是地球上人口最為密集的都市之一。
所以現在,走在首爾—馬提斯說的這個人口密集的都市—街頭,我總感覺被悲情籠罩。

一個主要的原因是,這個都市也凸顯著人類偉大的志向和卓越的智慧。首爾的地鐵,任何一個城市都會引以為榮。列車是優雅、平穩地滑行,和倫敦的叮叮當當、紐約的吱吱嘎嘎形成鮮明對比。
不久前,我需要去醫院,公立醫院,不是私立的。我周三打電話預約,周四即可就診。
韓國延世大學附屬醫院(塞布蘭斯醫院)1885年由基督教傳教士創建,現在,它的醫護質量之高和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一家醫院都有一拼。
這家醫院確實設有國際部,各種告示同時注有漢語、俄語,接待那些有錢人。不過醫院也收治貧窮、但希望得到世界級醫療護理的韓國人。
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妮基·黑利表示,「不得已」時會動武,美國有準備保護自己和盟友
奇妙的是,從戰爭留下的貧窮和廢墟、走到整潔先進的塞布蘭斯醫院,韓國人只用了短短50年的時間。
有美國援助、有日本賠償,但是,韓國主要是靠著自己的決心、韓國人民的決心重新站了起來。韓國人聰明、勤勞,超現代的地鐵上有人賣東西賺錢,一家人會把地下室改成小餐館。
韓國繁榮,主要也是靠著違背常規實現的。韓國被日本殖民佔領了,但是在這裏,看不到其他前殖民地那種受害人的感覺;韓國是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經濟,但是,鐵腕專制的政府一次又一次插手、決定發展方向。這是政府干預成功故事的典型。
也許,記憶也有一定影響。韓國人經歷過苦難、創傷。內戰更加殘酷,韓戰期間,各方都曾殘殺眼中的敵人,南韓手上的血一點也不比北韓的少。美國戰機投下數以百萬公頃計算的凝固汽油彈。有人曾估計,平壤每一個人頭上都攤了一個炸彈。
當時,美國還差一點就對中國志願軍投放原子彈。
經歷過那樣的痛苦,就不會把眼下的繁榮看作想當然。韓國人靠勤勞、努力求發展。

我剛剛去過一個非同尋常的火車站:都羅山站。這裏離北韓非常近,就在非軍事區內。售票廳裏有一個標識,上寫:開往平壤。
但是,去不了平壤。每天都有一班列車從首爾出發,開到都羅山掉頭返回。前方的路線被北韓封著。
如果不是北韓這一小段鐵路被封著的話,從首爾可以全程坐火車去倫敦。可能要用兩星期,但絶對做得到。攔路虎是平壤,還有統治平壤的金正恩。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北韓發動核子武器的可能性 | 更多文章 )
眼下,人們又在談打仗了。韓戰第一段已經非常殘酷。向上帝禱告吧,絶對不要再打第二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