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心屏專文:種蘋果的故事

林攸信:好人賺錢做好事才是好事!(林攸信提供)

「你什麼都好,就是不會賺錢做生意,應該找那種可以馬上賺現金的,像賣蚵仔麵線,還不用開發票,你如果不會煮,媽媽會教你…」。聽到母親這樣說,林攸信不知如何解釋他為何放棄過去十年任職電信產業的豐厚收入,開始燒錢創業。他試著向母親舉例:「農夫有很多種,有的是種菜,幾個禮拜就能收成,有的種水果,要幾年才能收成;我種的是蘋果,需要十年才能開花結果,蘋果與菜比較,當然是蘋果比較有價值嘛!」母親聽了不發一語,過了幾天幽幽地回兒子「那你蘋果要種得出來才行啊!」

每隔一段時間,母親就問他「蘋果長出來了沒?」再過一陣子不問了,不是忘記,而是怕兒子難過。自2007年到2020年,整整13年,林攸信創辦的「全球社會創新股份有限公司」終於達到全年損益兩平,母親笑著說「看到蘋果了!」

善念+創新+價值=成功的方程式

人稱「小攸」的林攸信,為企業集團打工滿十年之際,也從就讀的台大EMBA畢業。他一直從事新創服務開發,幫公司創造很多盈收,收入很不錯,EMBA所學卻讓他有創業的衝動,想自己出去闖一闖,於是和三個同學以熟悉的電信技術創辦了「全球定位」公司,一開始做手機高端軟體,讓老闆隨時可用GPS監控員工,「這個生意是建立在人的痛苦上,員工恨我們,但老闆會賺錢,有點殘忍…」。科技是中性的,小攸的心裡其實一直希望科技能幫助人群、解決社會問題才好。

創業五年後,幫新北市政府建立了一款智慧里長app,讓市政府與里長更有效地溝通,在對里長教育訓練的過程中,聽到很多基層的聲音,發現自己專長的技術可以解決里長的需要。

一位里長發現不符合中低收入戶資格的邊緣戶家庭很需要生活物資,但窮得沒有錢買,里長出於善意,看見有人拜拜,就建議拜拜的人拜完以後將供品捐出去,簡單的一個善意既幫助了人的需要,又不浪費食物。「里長的愛心服務規模都很小,而且大多是單點服務,我就想,如果透過科技串接起來,讓企業支持,企業拜拜採購的大批物品可以幫助更多需要的人,物資流向哪裡可以完全透過技術做到公開透明可供查詢…」。這個被小攸形容是「完全出於偶然」的想法,創造了「行動公益村里平台」,媒合企業每個月的拜拜需求,將一箱箱拜拜物資化為「村里平安箱」,讓里長送給需要的邊緣戶,十年下來幫助了三萬五千個家庭,小攸也被媒體形容為「全台最大公益樁腳」。 (相關報導: 黃一展觀點:符合ESG又能高收益,永續發展的盈利秘密 更多文章

台北101大樓拜拜後的物資全化為村里平安箱,幫助需要的邊緣戶。(林攸信提供)

1.0版的「村里平安箱」,讓分享帶來幸福。創造了成功的模式之後,通路遍及全台的便利超商決定加入,使「村里平安箱」升級到2.0版;民眾可以透過超商小額捐獻,一次只買半箱做公益,小攸公司的技術可以讓捐獻者知道自己的半箱跟誰結合為一箱,邊緣戶申請人是向哪一個縣市的哪一位里長申請同意、哪一天在哪一家便利商店領取物資,所有資訊清清楚楚,從此不再限於只有企業捐獻拜拜供品,更多民眾可以參與。「村里平安箱」後來又考量到量體很重,於是改成兌換券的方式,讓邊緣戶可以到超商分多次領取物資,兌換券裡有兩張可領食物,一張是用品,還有一張可兌換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