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保守派重新掌權,對中政策恐趨強硬?新科總統尹錫悅強調重新設定韓中關係

南韓前檢察總長尹錫悅6月29日宣布投入2022總統大選。(美聯社)

南韓保守黨國民力量黨候選人尹錫悅當選南韓第20任總統。在俄烏衝突持續、北韓頻頻武力挑釁之際,新總統的外交國安政策尤為引人關注。有別於文在寅政府在美中之間保持平衡外交的政策,尹錫悅曾表明將加強美韓同盟、重新設定中韓關係。外界普遍認為,這意味著尹錫悅將對中國採取更為強硬的措施。不過問題在於,撇開強硬的言辭,這位當選人在政策實施過程中會否真正對華強硬?

尹錫悅強調重新設定韓中關係是姿態還是實意?

據南韓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10日的數據,尹錫悅以48.56%的得票率擊敗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47.83%)。

當天下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例行記者會上對尹錫悅表示祝賀,並稱中方「願同韓方共同努力,以建交30週年為契機,推動兩國關係健康穩定發展」。此前,中國外長王毅在同南韓外長鄭義溶舉行視訊會議時表示,「中方讚賞南韓政府奉行對華友好政策」。

這種友好政策的可持續性可能暫時需要打上問號。尹錫悅是文在寅政府對華友好政策的批評者,他在《外交事務》上批評文在寅政府每逢美中發生矛盾,都不能確定明確的立場,「給人造成了與盟友美國疏遠、傾向中國的印象」。在中國因薩德部署對南韓採取經濟報復措施後,南韓甚至犧牲了關鍵的國安利益,提出三不政策(不追加部署薩德、不加入美國導彈防禦系統、不追求美日韓軍事同盟)。

尹錫悅認為,這種偏向性政策非但未能獲得成功,還是導致中韓民眾互相反感的癥結所在,「韓中關係未能做到在明確各自特性的同時尊重對方國家的利益」。

基於這種認識,尹錫悅提出「重新設定中韓關係」。他在電視節目上就中韓合作的範圍表示,中韓在體制、理念和價值觀上存在根本性差異,在政治、國安方面存在無法緊密協作的部分。不過兩國作為鄰國擁有悠久的歷史紐帶,經濟交流也很活躍,雙方應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加強合作、實現共同利益」。

南韓軍事問題研究院研究委員尹錫俊向《美國之音》指出,尹錫悅所說的重新設定,應該理解為「初始化或者回歸原位」。保守派很多支持者對文在寅的低姿態對華政策不滿,且受到新冠疫情、美國重組供應鏈、中國在俄烏衝突中立場模糊等的影響,南韓「安全與美國合作、經濟與中國合作」的二分法原則已不適用,因此尹錫悅會在政策上更趨向美國,並在限韓令、人權、港台問題上對中國更加強硬。

在具體措施上,尹錫俊表示,新政府會首先以安全局勢變化為由使文在寅政府的三不無效化,並在此基礎上允許駐韓美軍薩德系統升級、加入美國主導的導彈防禦系統、改善韓日關係以尋求韓美日安全合作。

不過,台灣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助理教授、朝鮮半島問題專家盧信吉在與《美國之音》的通話中指出,「我認為扣除掉那些很激進的言語以外,他的實質作為並不會有太針對性的作為……本質上(與文在寅政府)就是殊途同歸,做法不太一樣,但是目標是一樣的」。 (相關報導: 不到1個百分點決定勝負!南韓總統大選變天,「親美反中」的前檢察總長尹錫悅勝出 更多文章

盧信吉認為,從這次選舉結果來看,在南韓社會關於對美、對中政策的討論中,反中情緒佔了上風。尹錫悅藉此當選,需要採取政策去安撫支持者。但是兩者之間的差距非常小,尹錫悅並不具備完全倒向美中之間任何一邊的民意基礎。「他可能會重新進入所謂的親美陣營,對於親美陣營,我們其實很容易把它畫上反中的標籤。但親美到底等不等於反中,我相信這是他接下來要去處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