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度的澳門立法會選舉將於9月17日舉行,今次選舉有什麼值得關注的地方?BBC中文為你解讀即將到來的澳門選舉。澳門立法會共有 33 個議席,當中7席為特首委任、12席為間接選舉,餘下14席為全澳選民直接選舉;換言之,由直選產生的議席並不過半。
澳門立法會議員是怎麼選出來的 ?
間接選舉是澳門特有的選舉模式,每個合資格的法人(組織)享有最多22票,目前登記有效的法人(即社團)選民總數為858個。過往多年以來,間接選舉界別有多少議席,社團就事前協商出多少名候選人,令每名候選人均可篤定當選。
今年是間接選舉界別首次出現差額選舉,12個中有3個議席出現競爭,但據澳門媒體報道,6名候選人均為親政府人士。直接選舉方面,全澳門為單一選區,共有24張名單競逐14個席位。
直接選舉界別的候選人組成名單參選,第一候選人得票為名單總得票,第二候選人得票為名單得票除二,第三候選人除四,如此類推。名單第三候選人的票數,只有名單得票的四分一,要當選非常困難,因此澳門以前有「議席不過三」的說法。政治組織要爭取更多議席,傾向分拆名單出選。
但在上一屆選舉當中,「票王」陳明金得票高達2.6萬,其名單第三候選人亦成功擠身議會,打破了這項鐵律。但陳明金今屆不再尋求連任。上一屆立法會選舉,14席直選議席中,只有四名當選者被視為非建制派。
「 天鴿 」 風災對此次選舉有什麼影響 ?
在選舉前數星期,颱風「天鴿」意外重創澳門,造成十人死亡、近二百人受傷,全市大範圍停水、停電,駐澳解放軍介入救災,政府治水、救災不力飽受批評。「天鴿」風災成為近日澳門社會最重大的議題,無可避免主導了選舉的風向。
天鴿風災過後,澳門市區堆積不少垃圾。
風災過後,政府的問責問題將會成為選舉一大重要議題。一般認為,選舉前出現有損政府威信的事件,會對當地民主派選情有利、對較親政府的候選人則會造成負面影響。
但兩位熟悉澳門政局的學者向BBC中文分析,因「天鴿」風災而受益的,將會是一些親中同鄉會支持的候選人,以及較為中立、溫和的候選人,而非民主派人士。
在澳門,「建制派」約略可分為在回歸前已深耕澳門社區的「傳統陣營」,與一些近年崛起、以同鄉會為主的「中親會」陣營。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客席副教授仇國平說,風災期間,資源充裕的中親會展現了強大的動員能力,反應敏捷地參與救災、派發物資,贏得不少市民的認可。
澳門大學政府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餘永逸則指出,今次受災最嚴重、水浸最厲害的地區,往往是舊區,即是傳統建制陣營的「票倉」。他預計災情之嚴重,會令這些地區的選票變得游離,令傳統陣營得票進一步下跌。
餘永逸又認為,即使有選民因不滿政府而拒投建制派,也更可能流向一些形像溫和、對政府有一定批判的中間派候選人,而不是民主派。澳門民主派的得票在2009年達到高鋒,但2013年的選舉成績卻出現倒退,之後更出現高調的內訌及分裂,令今年的選情也不樂觀。
餘永逸說,民主派的「元老」們傾向以民主理念討論民生,但新一代則越來越側重爭取政治制度改革,兩方無法調和導致分裂,令其聲望大跌,不少支持者感到失望及無所適從。因此即使政府今次在風災中失了民心,民主派也無法從中獲益。
(相關報導:
澳門微信謠傳解放軍殺人 四人因轉發訊息遭當局逮捕
|
更多文章
)
澳門選民還關心什麼議題 ?
除了「天鴿」風災帶出的政府管治與問責爭議,澳門選民主要關心房屋、交通等民生事項。
房屋問題,包括政府的「1.9萬建屋目標」無法達成等,過去一直是較主要的爭議點,但近兩年,澳門交通不斷惡化,車輛數量急增致堵塞嚴重,加上公營巴士服務不濟,市民通勤、出行大受影響,令交通成為重要選舉議題。與香港不同,政治制度改革等政治議題,在澳門選舉中並不顯得重要。
2014年,澳門爆發反對高官離任補償制度的「反離補」運動,多達兩萬澳門人上街遊行,平均每23名澳門人就有一人參與,是澳門社會運動史的里程碑式事件。
在香港,2014年的「佔領中環運動」對兩年後的立法會選舉影響深遠,但澳門「反離補」運動對選舉的影響則不太大。餘永逸指出,「反離補」運動中,參與者主要是為了反對不公平的利益分配,並未有效建構公民意識或身份認同。
澳門的民主運動發展疲弱,民主派所獲支持度不高,除了因為分裂,也因為民主派面目越來越模糊。仇國平向BBC中文解釋,一般認為「民主派」或「反對派」是較敢於批評政府的,但在澳門,由於政府的管治實在太過差強人意,即使是建制派,也能不遺餘力地批評政府的民生表現,贏得市民支持,民主派的角色不再獨特。
而由於澳門市民對政治問題沒有興趣,新一代民主派重視的政制問題,未必能夠打動很多選民。
據餘永逸觀察,新一代側重民主政治制度與抗爭活動的路線,是親北京勢力所不待見,因此近日建制派及支持者的攻擊,集中針對新一代民主派,包括風災期間的一些「抹黑」。
「可以看出建制及北京陣營,不想他們得到高票,」餘永逸說:「若他們當選或高票落選,就意味澳門有一定數量的人,支持抗爭路線。建制希望顯示,這條路線在澳門只是少數。」
澳門立法會選舉存在賄選嗎?
澳門廉政公署的報告稱,上屆選舉一共接獲213宗與選舉有關的舉報,主要涉及不正當收集提名、偷步宣傳及「提供利益或作出職業上的脅迫,影響選民投票意向、選舉日提供免費交通和餐飲」等涉及賄選的行為。
但廉署最終僅就一宗舉報採取行動,起訴兩名社團成員涉提供免費餐飲及車輛接送,呼籲會員投票支持陳明金名單。兩人被判賄選罪成,分別入獄15及18個月。跟據港大民研在2013年立法會選舉後進行的民調,有40.7%受訪選民認為是次選舉「不廉潔」,認為「廉潔」的則有39%。
澳門立法會去年底通過《立法會選舉法》修訂,但兩位學者均認為修法對打擊賄選,效用不大。
澳門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政黨」,政治組織普遍稱為「社團」,而參選立法會的候選人,不會以所屬社團的名義參選。仇國平說,候選人所屬社團向市民提供利益的行為,不會算在候選人頭上,這是澳門打擊賄選不力的一大原因。
(相關報導:
澳門微信謠傳解放軍殺人 四人因轉發訊息遭當局逮捕
|
更多文章
)
餘永逸則向BBC中文解釋,社團不只在選舉前才行動,而是每年不斷向市民提供利益,包括禮物、聚餐、旅行團、獎學金等,甚至給予「現金援助」,借此在社區建立強大網絡,選舉期間反而會變得低調。這些持續的利益提供是否構成賄選,也很難定義,令執法更困難。
澳門市民關心立法會選舉嗎 ?
澳門立法會沒有財政審批權,議員的提案權力亦受到極大限制,發揮空間有限。今年會期結束前,還有委員會提出要修改議事規則,禁止議員在會議中展示標語、道具,該項建議在輿論反對聲中遭撤回。
立法會權力受限,影響力亦有限,因此不受市民重視,當地的選舉氣氛並不算熱烈。2013年的澳門立法會選舉,投票率只有約55%,較往屆下跌了近五個百分點。
而到今年,雖然選前出現「天鴿」風災這項重大爭議,但投票率也不一定會上升。仇國平向BBC中文指出,2006-2008年間的高官歐文龍涉貪案,雖然令澳門市民對政府極為失望,但該案並無對2009年選舉的投票率,造成什麼顯著的影響。
他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天鴿」風災過後,網上更出現呼籲說,不滿政府的話應該「不投票」或「投廢票」。「一般常識是,選民對政府不滿就會更積極投票,但在澳門卻不是這樣。」
不過兩位學者指出,今次立法會選舉仍有兩項重要事項,值得留意。第一,澳門六大賭牌將於2020至2022年陸續到期,政府屆時如何處理續牌問題,立法會有一定影響力。今次選舉中,具賭業背景的候選人會否當選?議席數量會否增加?這或會左右未來數年的賭牌續牌討論。
(相關報導:
澳門微信謠傳解放軍殺人 四人因轉發訊息遭當局逮捕
|
更多文章
)
而另一項關注點就是澳門民主派的存續問題。仇國平指,市民對政府的觀感,很大程度上視乎當地反對派是否強勢,能否有效監察及揭示政府不足。因此民主派在今次選舉會否失利,會影響到未來數年澳門的輿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