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整頓金融業,救得了中國經濟?《紅色資本主義》作者:舉債式經濟是最大問題,長期衰退已無法避免

(美聯社)

美媒華爾街日報12日引述中國知情人士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下一波將整頓金融業,他打算藉由9月底、針對25家監管機關和國有銀行等金融機構所發起的審查來揪出不當的錢權關係。對此,部分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分析人士說,中國政府拿金融業開刀無濟於改善債務危機,因為中國三十年來舉債式的經濟增長模式才是最大的問題,中共無力、也無意解決,而中國經濟長期的衰退將無可避免。

根據官媒《人民日報》和新華社9月底的綜合報導,十九屆中央第八輪巡視將對25家金融單位展開常規審查,深入挖掘其領導高層可能存在的「政治偏差」。這25家金融機構包括中國人民銀行在內的11家國銀或金融控股公司、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三大監管單位和上海、深圳兩大證交所、4家保險公司以及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5家國有投資單位。

中共中紀委將進駐25家金融機構

針對此一細節有限的公告,《華爾街日報》週二(10月12日)引述不具名的知情人士指出,這項審查將由中國的最高反腐機構主導針對占據中國經濟核心地位的25家金融機構展開廣泛審查。

報導稱,中央中紀委10月起將進駐這25家機構的辦公室,檢查放款、投資檔案及申報紀錄,並要求他們解釋與民企曾達成過的交易或決策,例如他們和地產龍頭恒大、網約車巨頭滴滴或是金融科技公司螞蟻等私企是否有過從甚密的錢權關係或不當的借貸助長營建熱潮等問題。如發現不當往來者,將遭正式調查且日後恐遭起訴。在這次審查中,中共高層也會檢討金融界主管的薪酬問題,可能大砍一些金融肥貓的薪資。

《華爾街日報》的報導稱,「這是習近平在明年年底爭取第三任任期前,為引導中國經濟偏離西方式資本主義所採取的一項舉措」。由於習近平一直都對金融圈人士持懷疑的態度,大紀元時報也引述專家分析,習近平此舉是要進一步「斬斷黨內權貴和金融市場間的關係」或「掃除他在黨內的反對勢力」。

中共貪腐本質拿金融圈開刀無濟於事

不過,位於新加坡的《紅色資本主義》(Red Capitalism)一書共同作者霍伊(Fraser Howie)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在恒大和華融這兩大債務怪獸所引發合計約5,400億美元的債務違約危機後,中共進駐檢查各金融單位並不為過,而且也可能可以揪舉出瀆職或貪腐分子,因為中國一黨獨大的體制本來就容易滋生貪腐,就算習近平打貪打了近10年,如華融前董事長賴小民還是有機會受賄近18億人民幣(2.9億美元)。

霍伊說:「習近平治理下,還是有人貪腐。一黨獨大制固有的本質就是貪腐,因為在體制內無法問責。所以,這些貪腐問題一再發生。」

霍伊說,他認為是華融的虧損問題催生了這次的審查。可是,不管是恒大還是華融,中國整體的債務問題是長期結構所導致的,拿金融圈個別人士開刀無濟於事。 (相關報導: 談判聯合政府,德國紅綠黃政黨意見分歧的老題目:大麻應該合法嗎? 更多文章

以恒大為例,民間房屋買氣熱絡下,地方政府不斷高價出售土地,建商也瘋狂買地、借錢蓋房,並推高房價,以拉抬公司業績,直到出現泡沫。霍伊說:「這就是中國的商業模式,不計代價的增長,而且是靠舉債打造出的成長,這才是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