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互補就是適合嗎?相似的人在一起,不是會更明白對方在想什麼嗎?我現階段的回答是:互補或相似只是事件與情境的短暫結論,不妨當成判斷適不適合的關鍵字「之一」。
那麼,還有什麼關鍵字能提升適合指數呢?
請容許我先補充字典找到關於互補/相似的解釋:
[互補]彼此相互補充
[相似]相像
——資料出自:《教育雲線上字典》
相處的兩人除了性格、價值觀上的互補/相似外,有相處的共識也很重要。相處中會發現一些各自的需求,造成關係中或大或小的矛盾,我與伴侶學習很久,漸漸發展出有效的相處模式:微調原有習慣。微調原有習慣是關係中很棒的調味料,能為彼此的互動增添更多的趣味與發現。
微調絕對不是「委曲求全」、「改變自己迎合對方」這種消極的做法,這反而是為了找出更好的方式,將原本因各自的不同而出現的縫隙或不舒適,微調成各自輕鬆自在的樣子。
如果雙方都以長久相處為共識,我想都會願意在對方提出調整時,去認真思考是不是該換個做法了?畢竟關係要長久又保鮮,讓彼此輕鬆自在也是很重要的!
不論互補或相似,共識很重要
有了共識之後
我試著狹隘地談及我與同性伴侶的相處方式。生活場景流暢不歇,難以刻意用文字框架出界線、標示出哪裡到哪裡是關鍵範圍,但我還是發現,有些常見的關鍵字其實滿實用的。都是些樸實無華,但總能讓我們從中學到更加善待對方的方法。在此分享五個關鍵字:
(一)欣賞對方
當無法理解伴侶的穿衣品味時,我會禮貌地建議:「要不要穿另外一件褲子?上衣要不要改穿另一個材質?不換也沒關係,我只是建議而已。」自稱穿搭災難的伴侶,會毫不猶豫地換上我建議的款式。
話雖這麼說,但穿衣風格真的很主觀,如果她還是堅持自己的風格,我還是會尊重她,並且試著欣賞與我不同的搭配美感,就算是我主觀上覺得「不好看」,一起逛街也不覺得丟臉。
互補的地方:(我)建議的穿搭讓她更滿意|(她)自詡穿搭災難
相似的地方:喜歡看得順眼的打扮(只是美的定義不一定相同)
(二)同理對方
當她脾氣突然來的時候,我不會馬上被激活,通常只是保持前一刻的口吻說:「這件事值得這麼生氣嗎?」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思考了值不值得,總之,伴侶大多時候會漸漸冷靜下來,並且跟著覺得:「好像真的沒什麼好氣的。」
如果她沒有因此降火,我也會接著詢問「值得生氣的地方是什麼?」、「在意的是什麼?」,或只是告訴她:「沒事了,你很安全。」
互補的地方:(我)冷靜看待事物|(她)脾氣波動較大
相似的地方:意識到相處不是為了給對方情緒,願意冷靜下來
(三)參與對方
伴侶喜歡自己動手做家具。她很享受將物品從無到有的打造出來,如果能實用在我們的住處時,她更是成就感滿溢。雖然有時候一件微急需的家具會等(拖)很久,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但我很佩服她的興趣。我會陪她去買料、會好奇機具的功能、木頭的差異,如果沒事也會在製作空間陪她、聽她解說正在執行的步驟。 (相關報導: 梁朝偉和劉嘉玲相愛30年,眼底依舊只有對方!不生小孩、個性完全相反...幸福秘訣全在1個字 | 更多文章 )
我對實作木工沒興趣,也沒什麼概念,自從參與製作家具的過程,我得到了平常根本沒機會(沒想到)接觸到的小常識。伴侶為我分享她的熱情與知識,甚至在問了連她都不懂的問題時,主動科普了知識,我們都因此覺得很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