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北方城市基律納位於北極圈內,該城的教堂是該國最大的木造建築之一,曾被票選為「全瑞典最美麗的老建築」。1912年完工啟用的基律納教堂外觀呈紅陶色,童話般的屋頂上頭有12座鍍金雕像,設計肖似當地原住民薩米人的小屋。由於整座教堂的外觀幾乎沒有宗教標誌,因此被稱之為「社區的客廳」。但是,如果基律納教堂還想繼續保持原貌,就不能留在原處。
《衛報》(The Guardian)報導,基律納(Kiruna)人口約1.8萬,擁有全世界最大的鐵礦,整個歐洲80%的鐵礦需求都要靠這裡滿足,每日開採量等同6座艾菲爾鐵塔。瑞典國有礦業公司LKAB第一任總裁朗德伯姆(Hjalmar Lundbohm)選擇在礦山附近創立市鎮,打從1900年建城以來,基律納就與礦業息息相關,近年來由於擴大採礦範圍,甚至連目前的市中心地底也無法倖免。這當然會導致周遭地層下陷,建築物遭到破壞,並危及居民安全,像是2020年5月,採礦作業就引發了規模4.5的地震。
所以基律納必須搬遷—整座城市將往東搬3公里,2013年開始,市內3000餘座建築的移動計畫依序公布,其中包括20餘座歷史建築。根據建築物的構造和狀態,有些會整座搬移,例如總重約600公噸的基律納教堂,就將在2026年藉由拖車移到墓園附近的新地點,有些建築則會拆解再重建。整個搬遷計畫預計在2035年完成,基律納原址也將在這一年關閉,堪稱全世界最大膽的搬遷計畫。牧師蒂楊柏格(Lena Tjärnberg)說:「教堂可以搬移,我們再高興不過。當然,我理解有人會傷心,因為基律納是這裡的地標,隨處可見。一旦搬遷天際線就會改變,當然會因此難過。」
In the upcoming years, Kiruna is about to witnes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radical relocation projects as the local iron ore mine is threatening to swallow the town.What will happen to the town?https://t.co/D3tS2OhZBy
— WION (@WIONews) February 6, 2023
搬遷城市可能影響薩米人傳統活動
基律納這個名字源自薩米人(Sámi)口中的「giron」,也就是雪松雞(snow grouse)。在LKAB開發此地以前,薩米人已經在北極圈地區生活了至少5000年,他們捕魚、狩獵,並放牧馴鹿,但是現在傳統的薩米人生活方式受到氣候變遷威脅,他們愈來愈難找到馴鹿冬天的主食「地衣」,瑞典薩米議會主席米凱爾松(Stefan Mikaelsson)也指出,以前有鐵路和礦業公司,現在市中心又要移動,這讓放牧馴鹿更加困難。瑞典有近1萬名薩米人登記在薩米議會的選民名冊,不過因為瑞典人口普查並不調查種族資訊,所以實際人口並不明確。米凱爾松擔心停止這項古老的活動,可能損及薩米人在這片土地享有的權利。
In #Kiruna, part of Sapmi and home to #Sweden's highest mountain #Kebnekaise, the industrialisation of a once pristine environment is having a devastating impact on indigenous reindeer-herding #Sami people and their thousand year-old traditions #mining https://t.co/fofe1TPjfO
— Mountain Wilderness International (@MWildernessInt) February 6, 2023
現在LKAB希望引領歐洲的綠色工業革命,推動自然資源自足,以回應歐洲仰賴獨裁國家的礦產和氣候危機等危機。LKAB從2021年開始用綠能產生的氫氣代替煤炭,來生產無化石的直接還原鐵(海綿鐵,sponge iron),更在上個月宣布發現歐洲已知的最大稀土礦,這些金屬是生產電動車電池和風力發電機的關鍵原料。瑞典副首相兼能源、商業和工業部長布施(Ebba Busch)表示瑞典就是一座金礦,發現稀土礦是個契機,讓各國不再依賴中國的稀土礦,特別是目前全球86%的稀土資源都由中國供應,「歐洲需要記取教訓,不要像天然氣一樣那麼仰賴俄羅斯。」
米凱爾松自己也從事馴鹿放牧,他認為在瑞典生產無化石鋼鐵並不是比較好的提議,「如果這種方法會危害現存的生物多樣性,那就不是。我們想要保留我們原有的文化和價值觀來過生活,而不是輕鬆生活,享受高支出和不健康的消費習慣。」LKAB發言人林德柏格(Anders Lindberg)表示,自1900年礦山開業以來,2座薩米人聚落因此更動了放牧路線,但堅持公司現在更用心傾聽薩米人的意見,試著讓採礦的影響縮到最小。儘管如此,由於發現了稀土礦,又有一座聚落必須改變放牧路線。
Dagens husflytt!#kiruna #ursäktaröranviflyttarenstad pic.twitter.com/1vTYdRJmZ5
— Anders Lindberg (@Anders_Lindberg) September 7, 2022
直接搬運或拆除重建,20年搬3000座建築
基律納將花費20年時間分段遷移至新址,搬遷計畫由建築事務所White Arkitekter和Ghilardi+Hellsten負責,White Arkitekter執行長哈根(Alexandra Hagen)指出:「搬遷一座城市的困難,在於保存歸屬感、歷史和社區的精神。」因此,建築師讓基律納的全體市民參與城市規劃,哈根說團隊花很多時間訪問市民,聽取他們的意見。「有礦山才有基律納,而如果基律納不搬遷,就無法繼續採礦,居民都明白這點,但自己的房子和充滿回憶的地點都要被拆除,這件事很難接受。」
新的火車站已經啟用,建築師拉爾森(Henning Larsen)操刀的新市政廳以圓形、金色主調的設計象徵新的開始,也會當作文化中心和集會場所使用。舊市政廳旁邊1958年建成的鐘塔則會被拆解,然後在新市政廳旁邊重建,它代表過去,也是未來的指標。
The entire Arctic mining town of Kiruna, Sweden, is moving two miles to avoid sinking into the earth. More than 18,000 inhabitants are being relocated, along with the town’s most historic buildings — transported or dismantled. Watch "Go There" on Facebook: https://t.co/bEAZBMw0Rv pic.twitter.com/WIBcCSSmTS
— CNN International (@cnni) November 3, 2019
基律納三分之二人口從事礦業,近來人口有所增加,旅遊業也見成長。2035年估計約有6000市民會搬到新的基律納,房租會逐漸上漲,最高會在8年內多出25%,基律納計畫與發展負責人埃莉亞松(Nina Eliasson)說,為了增加住房數量,LKAB只能提高租金。但即使城市搬遷完成,LKAB也不保證採礦工程不會引發其他影響或風險,埃莉亞松說:「我們沒有得到任何保障,只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