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希望在不久的未來成為足球世界冠軍,為此中國對足球事業投入巨資。作為馬加特的副手執教於中超聯賽的德國教練凱文‧施托茨(Kevin Stotz)認為這是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並解釋了個中原因。
德國之聲:您在大約兩年前同菲利克斯·馬加特(Felix Magath)一起到山東魯能俱樂部執教。您還記得在中國一開始是怎樣的嗎?
施托茨:那是完全是另一個世界。中國有13億人口,這完全是另一個重量級。中國人很友好,但也很特別。他們會在過馬路時看手機,對周圍發生的事不聞不顧,甚至跟你撞個正著。交通的混亂讓我大吃一驚:雖然汽車都有轉向燈,但基本沒人用;感覺大部分開車的人不停地在按喇叭。俱樂部不讓我們自己開車。你根本無法想象,要右轉彎的車常常在左邊的車道上,或者相反。另外很多中國人不會英語,如果沒有翻譯,就完全無法溝通。
德國之聲:語言障礙對俱樂部工作的開端帶來了困難?
施托茨:這對我和菲利克斯來說都不太習慣。我們只能通過翻譯和別人交流。而俱樂部裡還有外國球員,他們也有自己的翻譯。多數情況下教練的指令要轉上好幾道彎才能傳達到球員那裡,這種情況很需要適應。有時我們只是說了很簡短的一句話,可是翻譯好像跟對方說了半個小時(笑)。
德國之聲:您對自己的角色是如何理解的,更像發展援助專家還是追求賽場成功的教練?
施托茨:二者兼有之。我們簽了一份長期契約,因為我們想作一番發展建設。事實上我們也比較快地做到了這一點。我們接手俱樂部的時候,這是一支墊底的球隊。我們首先實現了保級。菲利克斯的設想是,把重點放在提高隊員的體能方面。通過運動科學測試,我們看到隊員們取得了進步,提高了自己的能力。盡管如此,他們同德甲聯賽的水平還差距很大。
德國之聲:作為教練,您已經被載入了中國足球運動史冊。在您這個年紀,這可很少見。
施托茨:是這樣。我現在27歲,在中超聯賽的俱樂部裡,還沒有一個教練在這麼年輕的時候就取得了這樣的業績。本賽季結束的時候我們排名第6,而一年半前我們剛開始的時候,還是倒數第一。這當然讓我感到驕傲。
德國之聲:您如何看中國人對足球的熱情?
施托茨:中國人對足球有著巨大的熱情。在中國,足球是第一大運動,排在乒乓球前面。我們剛到中國的時候,每場比賽的觀眾人數大約是2萬人,到了我們在中國的第二個賽季,觀眾人數就上升到了每場3.5萬。當然現在來自外國的球星吸引了更多球迷去看比賽。
德國之聲:一年前,中超俱樂部花巨資引進了浩克(轉會費5000萬歐元)、奧斯卡(7100萬歐元)和特謝拉(5000萬歐元)等國際球星。這些轉會的過程是怎樣的?
施托茨:(笑)我舉一個例子。如果我們需要新的圓珠筆或者其他很簡單的東西,必須填寫表格,經過10道審批手續,任何事情都要上面點頭。這就已經相當複雜了。上海上港俱樂部的技術指導有一次對我說,浩克的轉會至少跟訂辦公用品一樣複雜。謹慎地說,這很不尋常。 (相關報導: 義大利舉國崩潰!60年來第一遭「藍衫軍」確定無緣2018世足賽 | 更多文章 )
德國之聲:中國的俱樂部專業程度如何?
施托茨:我們所在的山東魯能有一流的場地,足以讓有些德甲聯賽俱樂部望其項背。我們有7個草皮場地、一個健身房,醫療部門有最先進的儀器設備。魯能與科隆體育學院有合作,科隆方面時不時有人到濟南進行測試。可以說所需要的一切我們都有,因為在中國錢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