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計劃與習近平通話:穩定惡化的美中關係?還是重回接觸的失敗模式?

習近平與拜登2012年在洛杉磯合影。(新華社)

美國政府正試圖改善因氣球事件導致的美中關係螺旋式惡化現狀。總統拜登計劃在中國人大閉幕、新政府開始工作後與實現了三連任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總統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解釋,美國與中國的競爭需要伴之以「對話和外交」,希望通過這次拜習通話實現雙方高層溝通的正常化。

北京也表達了願意改善與美國關係的態度。中國全國人大閉幕後,新總理李強說:「我想強調,我們要把習近平主席和拜登總統去年11月會晤時達成的重要共識轉化為實際政策和具體行動。」

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非常駐資深研究員保羅·海爾(Paul Heer) 說:「我認為這是一個好兆頭,表明他們(雙方)渴望強調對話和外交,因為我認為他們在過去幾個月裡似乎沒有強調或關注這些。政府似乎更多地談論競爭而不是對話。」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資深研究員明克勝(Carl Minzner)認為,由於2024年美國和台灣都將舉行總統大選,政治壓力將使美中關係更趨複雜。他認為在此之前,「習近平和拜登試圖為兩國關係設定底線的窗口非常狹窄。」

明克勝說,國務卿布林肯二月訪問北京的計劃原本是這一努力的一部分,「但因間諜氣球事件而中斷。」 「我預計拜登(與習近平)的通話將嘗試重拾這些努力,並向北京表明美國政府有興趣試圖阻止美中關係的迅速惡化,尤其是在(台灣總統)蔡英文過境訪問美國之前。」

北京準備當俄烏戰爭的調停人?

中國外交部周五(3月17日)宣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3月20日到22日訪問俄羅斯。海爾認為,拜登總統選擇近期與習近平通話,與關注北京在俄烏戰爭中的立場有關。

「現在人們面對的最重要問題是北京到底在計劃或準備對烏克蘭戰爭做什麼。」海爾說。「華盛頓非常擔心中國人會加倍支持俄羅斯人。」

拜登總統不認可中國在俄烏戰爭中的調停角色。「如果按照中國的計劃行事,除了俄羅斯以外,其他任何人都不會受益。」 拜登總統2月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採訪時表示。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鼓勵習近平與哲連斯基對話,「習近平應該直接聽聽烏克蘭的觀點,而非俄羅斯一家之言」。

中國雖然發布了解決俄烏戰爭的12點和平建議,但至今拒絕承認俄羅斯的侵略行為。不過,北京最近促成沙特和伊朗復交使其在國際外交上得分。

老資格中國問題專家、外交關係協會資深研究員孔傑榮(Jerome A.Cohen)認為,觀察習近平訪問莫斯科、會見普京的重點是,他在俄烏戰爭中的立場是否有所改變。「問題是他會告訴普京什麼?他告訴普京的話是否受到了拜登告訴習近平話的影響。」

如果習近平在訪問莫斯科後與烏克蘭總統哲倫斯基進行視頻會談,孔傑榮認為,「我們想要更多這樣的會談,而不是更少。」

氣球事件打斷了美中改善關係的計劃?

孔傑榮說,拜登和習近平最後一次通電話(2022年7月)以及他們兩人在印尼峇里島的最後一次會晤(2022年11月),「真的讓我們看起來像是我們與中國將會很好地改善關係。但某些事件,包括氣球事件讓我們退縮了。」 (相關報導: 來慶祝《台灣關係法》生效44周年?韓媒:美眾院外委會主席可能訪台 更多文章

2月4日,美國空軍一架噴氣式飛機用空對空飛彈摧毀了一個被發現在美國境內飛行了48小時、被中國稱為「偏離了航道」的「氣象氣球」。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譴責中國的氣球侵犯了美國主權,並暫停了原計劃的訪華行程;而中國則對美國「使用武力」「強烈不滿」,並指責華盛頓「反應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