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甜的巧克力,吃一口就讓心情亮起來,但若知道這樣的美味來自非洲童工的血汗,再濃郁恐怕都有些食不下嚥。非洲可可農業的勞力剝削問題嚴重,全球巧克力大廠卻幾無作為,變相助長童工現象,但荷蘭一家公平貿易品牌「東尼寂寞巧克力」,一路堅持「零奴工」理想,不僅成為荷蘭最大巧克力品牌,更幫助8000個以上的非洲可可農家庭穩定脫離貧窮。
「每一口巧克力,我們都可以創造影響力!」東尼寂寞巧克力銷售經理古騰(Ivan van Kooten)接受《風傳媒》專訪時說。
三位良心記者的「巧克力革命」
全球最大的可可豆生產地集中於西非,60%以上都產自迦納和象牙海岸。但根據東尼巧克力2019年「公平報告」(Tony’s Fair report),這兩國約250萬個農業家庭中,因為販賣可可收入過低,至少210萬兒童需要中斷學業從事採收、噴灑農藥、操作機具等重勞力工作,最小童工只有5歲。古騰透露,因為可可需求量極大,估計至少3萬名兒童是從其他國家被綁架、賣至西非的可可園,成為遭受監禁、虐待的幼小奴隸。
2003年,荷蘭調查記者柯肯(Teun van de Keuken,Teun即Tony)歷經整整一年調查,發現西非絕大部分可可園都是這種惡劣環境。他更驚訝發現,雀巢、瑪氏、M&M等大廠早已知情,還曾在2001年共同簽署《可可議定書》(Harkin-Engel protocol),承諾10年內徹底消弭剝削現象,實際上卻毫無作為,他問遍各大廠牌,沒有得到任何明確的進展或答覆。
不死心的柯肯為了吸引大眾注意,先拍下自己大吃17條巧克力的影片,竟然向警方「自首」,因為根據荷蘭法規,刻意購買「非法製造」的產品也算買賣贓物。此舉成功引發媒體報導與社會關注,但柯肯不願止步於此,他在2005年與兩位記者同伴共同創立「東尼的寂寞巧克力」,起身從源頭改變生產鏈。
修復可可產業的「五項原則」
古騰表示,全球可可豆多數都在期貨市場買賣,跨國企業往往並不了解自家可可來源地的環境,而收購價格也遠低於農民可以生活的最低水準,導致可可園難以雇用合法勞工。古騰說:「這個系統是崩壞的,所以我們要修復系統。」
東尼巧克力的公平貿易包含五項原則,包括生產過程可溯源、提高收購價格、每次建立至少5年契約關係,認識農民家庭並幫助農民提高生產力等等。古騰表示,他們先計算各國的基本生活收入(living incom),彌補可可豆到該筆收入之間的缺口,每公斤收購價約2.1至2.3美元(約台幣63至69元),確保所有農民都能擁有合理收入,幫助他們採買農藥、提升產值或翻修農場等等。
東尼巧克力也與第三方組織合作組成「童工監督輔導機制」(Child Labor Monitor Remediation System,CLMRS),確保旗下農園都沒有僱用童工。 (相關報導: 10歲就被走私賣淫!昔日最大海外美軍基地所在 菲律賓天使城成兒童性剝削犯罪溫床 | 更多文章 )
古騰透露,東尼巧克力的合作生產組織共5家,可可農明年約增加至8000人,雖與250萬人相比有不小差距,但每位農民背後都有一個家庭,至少得以保障數萬人不受巧克力產業剝削。因為收購價格高,許多可可園都爭相與東尼巧克力合作,2020年合作組織即將擴展為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