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鴻觀點:水果只是前哨戰,藥品才要人命!

作者指出,新興崛起的中國藥廠以制霸姿態和原藥廠談「大中華區」代理權,台灣也包含在內,是「國安層級」的問題。示意圖。(取自pixabay)

大陸今年陸續禁止台灣豬肉、鳳梨輸入。最近,大陸海關檢疫司又說多次從台灣輸大陸釋迦和蓮霧中檢出「介殼蟲」,為防範植物疫情風險,決定暫停台灣釋迦和蓮霧輸入大陸。據台商透露,過去輸往大陸的水果多少被檢疫出害蟲,如今再以此為由喊停水果輸入,「感覺政治成分多了一點」。這種話恐怕不是台商說的,而是民進黨的1450又藉機甩鍋大陸。

蔡英文對釋迦蓮霧事件公開抗議之後,大陸國台辦說,早就對台灣的農民提出警告,國民黨也對農委會提出譴責,這些話都沒人相信;反正這都是「阿共的陰謀」,中國大陸又一次做個好球給民進黨打,幫民進黨助選了。

要人命的不只是飛彈,讓台灣買不到藥品更可怕

水果吃不吃,賣不賣得出去,只是口腹之慾和金錢的問題;接下來的才是國安問題。英粉有沒有想過,中國大陸若真要跟台灣玩,可以玩的遊戲還多得很,要人命的不只是飛彈、戰機,一旦中國把全球重要的藥品「代理權」都先拿到手,台灣病人需要的藥品,都得向中國大陸低頭,那才真的被掐著脖子,連一個屁都坑不出來。事實上,大陸在4、5年前就已經用「大中華區」的名義在談藥品授權。新興崛起的中國藥廠也以制霸姿態和原藥廠談,一談就是「大中華區」代理權,台灣也包含在內。這才是「國安層級」的問題,因為藥品不同於其他產業,不只是攸關經濟發展,還有明顯的「戰略價值」。一旦中國透過大中華區的名義,取得的藥物品項愈來愈多,那麼有一天,兩岸根本不用戰爭,就自然統一了,因為到時候台灣病人的藥都要跟中國公司伸手。

未來台灣買藥都要看中國大陸的臉色

這樣的眼前虧,台灣早就吃過了。去年11月初,台灣和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談判「輝瑞/BNT疫苗」授權破局,背後原因,無不指向擁有台灣代理權的中國藥廠「上海復星醫藥」。台灣攸關人命的疫苗進口,竟然得看中國臉色。接下來,這令人不安的政治陰影,恐怕不只籠罩在疫苗談判,也籠罩癌症、抗生素等新藥。

上海復星醫藥拿到德國BNT疫苗在大中華區的獨家代理權。(復星集團官網)
上海復星醫藥拿到德國BNT疫苗在大中華區的獨家代理權。(取自復星集團官網)

現代藥物不再是由某人的地下室或家庭實驗室裡製造出來的了;其設計、合成、生產、測試及審批是由一個龐大且複雜的產業所進行的極其繁瑣、嚴格管控和耗時漫長的人類活動。它還涉及製藥、健保、醫院、政府和醫病關係。中國現在已經成為大量並且需求不斷增長的醫藥研發活動的國家。那裡包括了位於主要城市的大型中國公司以及來自瑞士、美國和日本知名企業的龐大外資研究力量。這意味著諸如產品線的選擇、智慧財產權、影響開發哪類藥物、如何審批它們和怎樣給予定價的政府法規及計畫等相關問題,這些都與中國醫藥產業有高度相關。 (相關報導: 楊岡儒觀點:從檢察長行銷私製香腸,論檢方熱愛作秀與法制觀念缺乏 更多文章

一種新藥從研發開始,就被資本家炒作

從商業來看,製藥產業不同於一般產業,它的產程必須面對各種不同的機遇和風險,比其他產業更複雜而且龐大,包括:在診斷和認識疾病以及在創製能夠預防、治癒、緩解或干預疾病藥物的過程中,日益顯現的科學和技術;而風險則是藥物本身所產生的各種副作用及不同的藥物傷害,過去,一些經過嚴格審核而上市的藥物,後來被證實對人體有害,藥廠賠償到關門的例子並不少見。製藥產業在企業本質上與其他產業另有一項最不同的,在於該行業的壓力除了來自商業上預期利潤,因為藥物是拿來「救人」的,因此藥商也必然有來自政府和國際法規和倫理道德的壓力,一個被認為是、並且也應該有道德倫理規範的行業,因為其產品關係人類的健康和苦難。醫藥產品的涉及面越來越廣泛,這個產業被投資者、經理人和政客一直玩弄著。一種新藥從研發開始,就被資本家炒作,政客甚至國家看準它是吸金法寶,以國家機器操弄進行投資,股票上市騙取投資大眾的辛苦錢。高端疫苗就是活生生的教訓,總統副總統帶頭做疫苗秀,等到國際不承認它的成績,不准打高端的國人進美國,竟然繃起犀牛皮的臉說「世界又不是只有美國」,真是對65萬已經接種高端疫苗的國人開起彌天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