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賺13億強國人的錢,科技大廠姿態多卑微?Apple、FB…台面下種種誇張妥協讓人不敢恭維!

就算是叱吒風雲的跨國企業,若想進入中國市場,都得調整政策以遵守當地的遊戲規則。(圖/Gary Lerude@flickr)

瞄準中國13億人口的龐大商機,許多科技大廠為了符合當地監管規範,選擇做出讓步妥協,換取進軍中國市場的入場券。

中國規則!中國規格!面對特殊的政治環境以及法規規範,蘋果在本周宣布要將中國iCloud業務轉交由合作夥伴「雲上貴州公司」負責,往後中國蘋果用戶所有在iCloud上的個人資料,都將轉移至中國境內儲存。

面對13億人口代表的龐大商機,許多科技大廠為了進軍中國市場,也不得不因此改變自身堅持、做出妥協,2017年中共19大剛結束不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接見了包括Facebook執行長馬克·佐克伯(Mark Zuckerberg)、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等企業家。

會中庫克「讚嘆」習近平在全球治理的領導力,希望可以跟中國共創繁榮的未來,中國在人工智慧(AI)、自駕車等科技領域的發展,已經讓西方各國不得忽視,而為此作出妥協的,也不僅只有蘋果而已。

蘋果

蘋果進入中國市場時,看準的正是迅速發展的大型消費市場,以及數10億的潛在客戶,但隨著中國本土手機品牌興起,iPhone手機在中國市場的吸引力已經慢慢不如以往。

相較服務長期被封鎖的Google及Facebook,蘋果App Store是少數能在中國上線的美國網路服務。為了配合中國的言論審查制度,在2017年初,先是中國政府以「違反當地法規」為由,要求蘋果將中國App Store上的《紐約時報》App下架,接著隨著六月新頒布的《網路安全法》出現,蘋果去年七月在中國區的App Store,一口氣下架了數十款用來「翻牆」的VPN軟體,當時引發不少用戶以及外媒批評,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當時解釋:「當你參與到這個市場,就要遵守該國的法律規範。」

同樣是因為《網路安全法》,最近蘋果宣布要將中國iCloud業務轉交由合作夥伴「雲上貴州公司」負責,雖然聲稱不會在任何系統中創後門、安全保護不扣分,但仍被不少人批評,蘋果為了賺錢,已經選擇將民主自由的堅持暫時擺在一邊。

相較服務長期被封鎖的Google及Facebok,蘋果App Store是少數能在中國上線的美國網路服務,為了進軍中國市場,蘋果也因此做了不少妥協。(圖/shutterstock,數位時代提供)
相較服務長期被封鎖的Google及Facebok,蘋果App Store是少數能在中國上線的美國網路服務,為了進軍中國市場,蘋果也因此做了不少妥協。(圖/shutterstock,數位時代提供)

亞馬遜

同樣為了配合《網路安全法》不允許外國公司提供雲端服務的規範,亞馬遜雲端運算平台(AWS)在去年11月宣布以20億元人民幣(約92億元台幣)出售AWS在中國的雲端資產,給在中國合作的業者北京光環新網技術公司(Sinnet)。

亞馬遜仍在全球擁有AWS服務的智慧產權,在出售基礎設施資產後,北京光環新網隨即通知中國用戶必須刪除VPN等,可以避網路審查的軟體,如果沒符合規定,相關使用服務的網站可能會因此被迫關閉。

Google、Facebook

Google在2010年撤除中國辦公室,從此旗下服務在中國就全面遭到封鎖,社群巨頭Facebook則是在2009年就遭到中國當局封鎖。 (相關報導: 中國有錢又怎樣?作家韓寒道盡各種殘酷現實:來大陸過兩年,台灣年輕人的焦慮就會好! 更多文章

退出中國將近8年的Google,在去年12月宣布在北京成立「AI中國中心」,要以人工智慧(AI)開源系統TensorFlow為核心,以AI重新進軍中國市場,且已經陸續在中國招募機器學習主管、機器學習軟體工程師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