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鋼專欄:不再「緊跟」毛主席之後─不好玩的考證

「緊跟」曾是政治口號。(取自網路)

下圖無關本文主旨,只是請大家看一眼民國時的雜誌如何使用「緊跟」一詞。

圖上女子說:「討厭的畜生,緊跟著我做什麼?」。(作者錢鋼提供)
圖上女子說:「討厭的畜生,緊跟著我做什麼?」。(作者錢鋼提供)

圖上女子說:「討厭的畜生,緊跟著我做什麼?」

這是「緊跟」一詞的「語用」。這個副詞修飾的動詞,實在太常見了。「緊跟」,現代人這麼說,古時候人也這麼講。古代小說裡很容易看到這兩個字,明清兩代還見之官家文書。百度百科這麼解釋:

這個解釋欠完整。沒有提到「緊跟」曾是政治口號。(作者錢鋼提供)
(作者錢鋼提供)

這個解釋欠完整。沒有提到「緊跟」曾是政治口號。

「走,跟著毛澤東走」

人民日報1946年創刊,當時還不是最高黨媒,是鄧小平領導的晉冀魯豫中央局的報紙。是年6月25日,創刊方40天的人民日報在二版刊登報導《擔負起使邊區工業化與經濟繁榮的責任!》,提到「勞資合作」、「保障工人生活,使資本家也能賺上錢」是黨的新精神、毛主席的方針。一位工會委員說:「跟著毛主席的路線走,永遠是正確的」。

1946年8月15日,人民日報刊登晉冀魯豫中央局關於「為粉碎蔣介石進攻晉冀魯豫解放區暨爭取愛國戰爭勝利的號召」,最後的口號是:

為獨立和平民主奮鬥到底!

堅決跟著中國共產黨前進,跟著毛主席前進!

1947年5月8日人民日報刊載了一首詩,編者註明,是在孝義戰役中陣亡的指導員張民「遺體衣袋中檢出來的」。全詩如下:

 

假如我戰死了,

請黨告訴我的父親和我的哥哥,

教他們不要悲傷,

因為在我墳地裡會生長出他們生命的食糧。

共產黨趕走了飢荒。

 

假如我戰死了,

請報告黨中央,

在陣亡同志名冊上把我寫上。

 

 

冀中北部的清河旁,

霸縣漁津窪——是一個小村莊,

一九三九年我參加了共產黨。

死時還在微笑,

為什麼?

貧苦的孩子遇見了共產黨,

像一隻魚兒投入海水汪洋。

我應該告別二語:

望全黨團結如鋼!

望全黨跟著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

我讀過不少英雄日記、家書、遺詩,覺得這首詩較質樸,看不出旁人加工的痕跡,更沒有60多年後那首「縱做鬼,也幸福」的矯情。黨員幹部習慣使用政治語言,這不奇怪。吃驚的是,那麼早,已有「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可以推想,晉冀魯豫當時已有這個提法。

政治口號有其生長過程。「緊跟」出現前,用的是比較土氣的工農兵語言「跟著」。在1949年7月的全國文代大會上,梅蘭芳的發言,在民國腔裡也摻入了這樣的新口號:

許多首長、專家,對於我們所演的戲劇,是這樣的重視。對於蘭芳個人幾十年來在社會上一點微薄的貢獻,一再稱許,勉勵、啓發、我更覺得慚愧。

我今後要根據我這次學習所得,很虛心地,跟著毛主席的思想腳踏實地向前邁進,以達到為人民服務的目的。(人民日報1949.7.20)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當晚30萬人遊行,人們唱著「讓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團結就是力量》),唱著《走,跟著毛澤東走》:

《走,跟著毛澤東走》。(作者錢鋼提供)
《走,跟著毛澤東走》。(作者錢鋼提供)

「跟著」與不測

1951年7月4日的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署名文章《跟著毛澤東就是勝利》

1951年7月4日的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署名文章《跟著毛澤東就是勝利》。(作者錢鋼提供)
1951年7月4日的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署名文章《跟著毛澤東就是勝利》。(作者錢鋼提供)

作者名字看不清?上截屏:

《跟著毛澤東就是勝利》作者為習近平。(作者錢鋼提供)
《跟著毛澤東就是勝利》作者為習仲勳。(作者錢鋼提供)

習時任中共西北局第二書記。中共建黨30週年,他回顧「西北區的黨的鬥爭的歷史和現狀」,贊頌毛的領導。 (相關報導: 蔣介石、毛澤東、張學良,誰最厲害?他的奇特答案,戳破歷史課本上的「烈士」強效洗腦... 更多文章

若干年後他才能明白,對西北區的評價,是何其敏感。文章有3處贊揚和劉志丹一同創建、領導西北根據地的高崗同志。1954年,高崗被打成反黨集團首腦,此文已不合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