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4選舉的戰鼓響起,民進黨再度故技重施,對郭台銘的一言一行展開鋪天蓋地的窮追猛打。
運用司法、政治與媒體資源的多方追殺,是民進黨近年來一貫的把戲。像是2022選舉時,面對最有能力挑戰民進黨縣市長席次的高虹安,民進黨先是指控高虹安論文自我抄襲、用公費留學,而後又指控高詐領助理費,不僅讓檢調在立院開會期間大動作搜索辦公室及家中,也運用捕風捉影的照片暗示高虹安被檢警帶走調查。高虹安及其周邊的人的私事,更是被民進黨的網路側翼大肆肉搜,連冰箱裡可樂的照片,都可以被拿來戲謔、嘲笑。
然而,在民進黨鋪天蓋地的政治追殺之後,高虹安依舊以兩萬票之差大勝前新竹市副市長沈慧虹。顯見民進黨近乎霸凌的舉動,儘管讓被霸凌者疲於奔命,卻同時也激起了民眾對民進黨的反感,以及對被霸凌者的同理心。
民進黨似乎是忘了,當你一根手指指著別人時,其他四根手指都指著自己。大眾傳播心理學的研究顯示,對於過度宣傳的訊息,人們會本能地產生抵制與反感的心態。更何況民進黨也並非白玉無瑕,對高虹安論文窮追猛打的結果,不只讓高的母校辛辛那提出來澄清,更讓民進黨內論文抄襲爭議延燒到鄭文燦、蔡適應身上,最終導致民進黨2022年選舉的一敗塗地。
遺憾的是,民進黨似乎沒有記取2022的教訓,繼續沈溺於政治追殺的狂歡之中,民進黨透過龐大黨政媒體資源所營造的網路氛圍,不僅沒有成功說服大眾,反而騙著騙著卻騙到了自己,讓自己深陷於同溫層中而不自知。媒體最新民調顯示,賴清德在柯文哲參選三腳督的情況下,都以27%小輸給藍營的侯友宜及郭台銘,如果是藍綠對決,差距則拉大到7到11個百分點。民進黨在網路上的偏激行徑,看似在聲量上取得了優勢,卻無法真正影響到具有同理心、正義感的沈默大眾。
高虹安、郭台銘的形象,本就是以其對科技、產業的了解見長,對於政治語言的不了解,民眾也多能有所包容,反觀民進黨善於操弄政治語言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秦檜指著岳飛的鼻子罵奸臣,最後只會引火自焚! (相關報導: 陳國祥觀點:幫郭台銘尋找適合的天空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科技業上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