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信託成富豪避稅天堂!五大財團節稅逾200億,慈善捐款半數流向自家基金會

國內財團透過公益信託合法節稅,省下的錢卻未實際回饋公益之用,反而透過這扇巧門讓資產越滾越多。(資料照,林彥呈攝)

時序邁入6月,許多市井小民已經乖乖繳了稅金,望著日漸消瘦的荷包只能感到無奈。但你知道嗎?即便是適用綜所稅最低級距5%的一般上班族,這個稅率竟然遠比巨商富賈成立的公益信託「年均慈善支出比」高出不少;它們雖然合法節稅,省下的錢卻未實際回饋公益之用,反而透過這扇巧門逐年滾雪球,如同為自身財團打造一座另類聚寶盆。

民進黨立委高嘉瑜、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今(7)日偕同獨立記者姚惠珍召開「公益信託大騙局?加速修法杜絕假公益真避稅」記者會,邀請中華身心障礙聯盟秘書長洪心平、法務部、財政部、金管會、教育部、衛福部等相關部會官員出席,共同探討公益信託為人詬病的沉痾。

這些年來,姚惠珍深入追蹤相關議題,並且曾在2016年和《新新聞》合作發表《王雪紅的「假公益真投資」》調查報導入圍當年卓越新聞獎的調查報導獎,卻也因此吃上官司。

20220607-立委高嘉瑜(中)、邱顯智(右)及獨立記者姚惠珍(左) 7日出席「公益信託大騙局?加速修法杜絕假公益真避稅」記者會。(柯承惠攝)
立委高嘉瑜(中)、邱顯智(右)及獨立記者姚惠珍(左)7日出席「公益信託大騙局?加速修法杜絕假公益真避稅」記者會。(柯承惠攝)

公益信託到底花多少錢做公益?

根據統計,我國《信託法》自1996年至2020年底 ,共有258個公益信託獲准設立,總信託資產市值超過1200億元。其中,台塑集團、宏泰建設、奇美及漢民集團等五大財團所成立的十大公益信託就佔了總市值的八成,金額高達996.8億元,粗估合法避稅200億元,但到底花了多少錢做公益,外人始終不得而知。

姚惠珍歷經2年調查,最新發布「公益信託大騙局:揭開五大財團的公益信託捐款真相」報導,整理十大公益信託成立以來所有年度財報資料後發現,這十大公益信託不僅享有超過200億元的減稅優惠,另外上百億元現金股利入帳同樣完全免稅,但多年來累計的捐款總額卻只有58.6億元,年均慈善支出比(年均慈善支出/該年度總信託資產)僅0.65%,遠遠低於國人綜合所得稅最低課徵稅率5%,也就是年所得淨額54萬元以下者繳交的地板稅率。

除了捐款金額與減稅優惠不成比例,在這58.6億元的慈善支出中,竟然幾乎一半、大約28.7億元是流回自家人成立的財團法人基金會或公益團體,無異於「左口袋捐給右口袋」,如此「奇景」連監察院都看不下去,曾於2020年介入調查,發布調查報告要求法務部修法改善。

「富豪坐擁金山,為善卻不動如山。」姚惠珍指出,觀察各大財團平均每年捐款,五大財團除了許文龍的奇美集團年均慈善支出比2.13%,雖然比例不高,但還有透過公益信託資助奇美博物館運作,符合設立目的,其餘四大財團都低於1%,其中又以宏達電集團、漢民集團年均慈善支出比最低,分別只有0.17%及0.38%,對照它們享有的稅賦優惠,公益性顯然不足。

資料來源:Seygai 新識介
資料來源:Seygai 新識介

成立公益信託究竟有多划算?根據監察院2020年12月15日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宏泰集團公益信託林堉璘基金總計從2015至2019年享有租稅優惠接近71億元,但成立5年來的總慈善支出只有8.5億元,甚至在2018年還豪砸80億元吃下中嘉網路,根本是以公益之名行投資之實。 (相關報導: 台灣閒錢比「淹腳目」還多!超額儲蓄將首破4兆 儲蓄率創歷史新高 更多文章

此外,五大財團的十大公益信託資產大多來自財團捐贈的股票,多數可以獲得配息,而且這些配息受惠於公益信託制度優惠,自然也不用繳稅,每年股利進帳幾乎年年高於慈善支出。若以歷年累積金額來看,這些公益信託在19年間約有186.9億元的現金與股票股利進帳,慈善支出卻不到60億元,兩者顯有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