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在打什麼?3分鐘教你看懂

美國總統川普(左)22日說,他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為朋友,然而美中貿易逆差問題已「失控」,美國必須反制。(資料照,AP)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簽署301調查結果,對中國進口產品課徵高關稅與投資限制,中國也在不到12小時後提出報復清單,美中貿易戰開打,但如同所有的戰爭,結論可能是沒有贏家。今年1月川普(Donald Trump)語出驚人地表示,當初支持中國大陸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是錯誤決定,雙邊貿易烏雲密布。美國接連對太陽能電池、洗衣機的防衛措施,對鋼鋁課徵懲罰性關稅,緊接著又宣布301調查結果,讓301 、美中貿易戰等西元1980、1990年代的歷史名詞再度回到世界舞台,主因在川普對WTO的不信任,讓雙邊制裁手段凌駕於多邊貿易體系規範。

什麼是301條款?

根據美國西元1974年綜合貿易與競爭法第301條款,美國貿易代表與總統可應申訴或自主決定對外國政府「不合理或不公正」的貿易措施發起「301調查」,並採取單邊制裁措施,如撤銷貿易優惠、徵收與受損規模相當的報復性關稅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全球貿易量成長,各國發生貿易摩擦頻率也隨著增加,美國是主要消費出口市場,在全球貿易體系建立前,美國大量運用301手段保護國內產業,台灣、南韓與日本等亞洲經濟體常成為標靶,雙邊談判頻繁,火雞肉開放、智慧財產權等都在台灣貿易史上留下烙印。301是片面制裁手段,主控權幾乎都在大國手中,美國在1970、1980年代,常用「301調查」手段處理對他國的貿易逆差。1980年代前後,中國大陸尚未崛起,當時日本是對美國貿易順差最大的國家,美國在1976到1989年間,對日本鋼鐵、電信、醫藥及半導體等製造業發起14起301調查。除一般301條款,美國1988年在1974年貿易法基礎上設置針對智慧財產權的「特別301條款(special 301 )」與針對重大貿易障礙(市場開放)的「超級301條款(super 301)」,並在1989年首次啟用超級301條款,認為日本在超級電腦與衛星等方面封閉市場,經協商後,日本最終開放相應的國內市場。

美中曾4次互提報復清單 終以談判收場

1990年代末期,大陸採取改革開放政策,經濟崛起並積極融入全球市場,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也逐漸擴大,美國曾在1991年、1994年及1996年分別對大陸啟動「特別301調查」,3次中方都在美方公布報復清單後同樣以報復清單回敬,而美國在1996年啟動特別301調查後,直接宣布如果大陸不採取措施,將對大陸出口價值約20 億美元的產品課徵懲罰性關稅,但3次角力最終都透過談判解決,達成3項智慧財產權協議。

除智慧財產權問題,美國1991年也曾針對大陸對美國商品進入大陸市場設置不公平貿易壁壘問題,啟動301調查,並在1992年祭出價值39億美元的報復清單,最終達成協議,大陸承諾未來5年內對美國商品取消進口壁壘。 (相關報導: 中美貿易戰開打》誰會玩的更狠,是北京還是華盛頓? 更多文章

1994年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烏拉圭回合談判決定成立WTO,大陸就表態希望成為創始會員,最後大陸僅列為觀察員,中國大陸遲至2001年才成為WTO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