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中國學界熱炒階級鬥爭、明清鎖國、義和團,為「極左」復辟、「批鄧」鳴鑼開道

中國政治(AP)

北京官辦的中國歷史研究院近期發表一系列引起輿論關切的文章,被指意在為明、清朝代的「閉關鎖國」、清末義和團運動、毛時代的「以階級鬥爭為綱」等早已被官方和民間否定或摒棄的歷史舊賬翻案。有分析認為,拋出這些文章的時間是刻意挑選的,顯然是為仍有變數的中共20大再次「批鄧」、否定改革開放營造輿論,同時為重拾毛澤東「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極左路線進行試探。觀察人士呼籲人們警惕極左思潮新動向,稱其正在進行有組織的系統性借屍還魂。

中國歷史研究院歷史文化傳播中心主任王廣在一篇關於史學研究方法的長文討論了階級分析方法的重要性。

文章寫道: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國際背景、國內環境、人民需求、歷史任務等都發生了深刻變化,「中治西亂」「東昇西降」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大趨勢,但同時也要看到,只要階級還沒有徹底退出歷史舞台,只要資本主義國家對社會主義中國的挑釁、分裂乃至侵略等圖謀還存在,階級分析方法就不能棄之不用。

馬克思主義政治立場,首先就是階級立場,進行階級分析

文章引用列寧的話強調,「馬克思主義提供了一條指導性的線索,使我們能在這種看來撲朔迷離、一團混亂的狀態中發現規律性。這條線索就是階級鬥爭的理論。」

這位兼任歷史研究雜誌社副社長的史學教授還援引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所謂「金句」指出:「馬克思主義政治立場,首先就是階級立場,進行階級分析。」

文章認為,「背離階級觀點、放棄階級分析方法,就稱不上是馬克思主義,也稱不上是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

文章還強調,「立足新時代更好地堅持、豐富、發展階級分析方法」。這句話中使用的四個動詞,被廣泛解讀為要在習近平新時代繼續把階級分析的方法運用於實踐。

習近平、毛澤東(美聯社)
習近平、毛澤東(美聯社)

《明清時期閉關鎖國問題新探》《義和團運動不能被「污名化」》

在中共20大臨近的敏感時刻,中國歷史研究院的另一篇文章也引起觀察人士高度警覺。這篇題為《明清時期「閉關鎖國」問題新探》的文章說,明清時期並非「閉關鎖國」,而是防止西方殖民入侵的「自主限關」,並沒有阻礙中外貿易和交流。

這個與中國社科院平級、同為中共官僚體系內正部級的歷史研究院也曾刊發其他一些引發爭議的文章,包括該院主辦的《歷史評論》期刊今年7月刊登山東大學彭淑慶的文章,題目是《義和團運動不能被「污名化」》,強調義和團運動是農民階級反抗帝國主義侵略、「扶清滅洋」的救亡圖存之舉。

2020年12月,為紀念毛澤東號召紅衛兵上山下鄉的最高指示,該院官方微博發文稱,「知青下鄉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偉大壯舉」。這篇博文遭到曾經的老知青群起痛批,指其「用心險惡」、「為文革招魂」。

成立於2019年的中國歷史研究院推出的多篇文章被認為帶有似曾相識的文革色調。幾乎每次推出這類文章都引起熱議和質疑。 (相關報導: 反攻!烏克蘭軍「閃電戰」再傳捷報:收復東北部兩大戰略要衝,藍黃兩色國旗再度飄揚! 更多文章

劉夢熊:極左回潮,沉渣泛起,群魔亂舞

在香港的全國政協榮休委員劉夢熊將這些論調歸結為極左思潮在中共20大前有組織和系統性的沉渣泛起。他對美國之音表示,這股其勢洶洶的逆流不是偶然、孤立的,令人懷疑有人是在下一盤大棋,人們在質問,到底要把中共二十大後的中國引向何方?